廈門日報訊 (文/圖 本報記者王玉婷 實習生李曉燕 通訊員 李芳珺楊妹英)在這部以“制毒、販毒”為主線的大戲中,男主角剛滿20歲;女主角年輕漂亮,每晚混在娛樂場所,用“美人計”尋找買家;男二號是男主角的表哥,表面上是個專車司機,私下里卻偷偷運送毒品;男三號勤快能干,既當司機又張羅著購買制毒原料。交易時,不見面,不打電話,全用微信聯系,“你要的貨我藏在這個煙盒里,速來取。”拍照、定位、轉賬,一系列交易就這樣完成。但沒干多久,這個制販毒小團伙就被江頭派出所民警一鍋端。
昨日,江頭派出所對外公布了這起案件。
【蹊蹺】
一輛白色小車
常載兩個男子
10月初,民警接到舉報:江頭一帶有個小團伙,正悄悄從事著販賣K粉、冰毒的勾當。
通過初期摸底排查,一輛可疑的白色小車進入民警視野。表面上,這是一輛用來跑專車的普通小車,實際上,這部車上經常載著兩個二三十歲的男子,偷偷運送毒品!
經過一段時間的跟蹤,民警終于在島外某小區,發現了這個制販毒團伙的暫住點。
13日晚7點,隊長鄭子銳帶著隊員來到該小區,只見白色小車停在樓下,樓上的房間亮著燈。是時候了!民警上樓敲門,準備對該團伙發起沖擊,“樓下那輛白車是你家的嗎?堵路了,挪下車。”
幾秒鐘后,門開了。
【抓捕】
餐桌擺滿瓶罐儀器
桌下藏著4臉盆黑水
沖進去后,一股刺激性氣味灌滿民警鼻孔。在這間100多平方米的3室1廳內,民警一下摸到氣味的來源地——廚房。跑過去一看,餐桌上擺滿各種瓶罐儀器:活性炭、無水乙醇、漏斗、溫度計……“你們這是在干嘛?”“沒干嘛,隨便玩玩。”
隨便玩玩?民警用手機一查,這些竟是制作K粉的原材料。一低頭,民警發現了藏在桌下的4臉盆黑水,用試紙一測,氯胺酮呈陽性——這幾盆散發著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正是K粉的液體原料半成品。湊近一看,盆中的液體已有一些小結晶。
緊接著,民警從屋中搜出K粉39.4克、冰毒2.08克、疑似K粉粉末2.21公斤,這4臉盆K粉液體原料半成品一稱,也足有8公斤,還當場繳獲溫度計、過濾漏斗、電磁爐、活性炭、無水乙醇等制毒工具。
看著毒品被陸續搜出,屋中一直狡辯的嫌疑人張某、周某、張某誠終于不再掙扎,與此同時,外出歸來的伍某生也被蹲守在樓下的民警抓了個正著。目前,4名販毒、制毒嫌疑人已被依法刑拘,案件仍在進一步深挖中。
【揭秘】
賣家藏好毒
買家自己提貨
每天夜里,周某就混跡于各大娛樂場所,四處尋找買家;老鄉張某誠四處奔波,負責購買原料儀器;除此之外,張某誠還兼任司機,和伍某生一起出門送貨;伍某生倒樂得清閑,平時開著自己的白色小車跑跑專車,“生意”一來,就叫上司機張某誠一起去送貨;而張某作為整個團隊的“總導演”,整日宅在家中,“苦心”鉆研制毒的同時,指揮著大局。
販毒時,幾個年輕人也找到一條隱蔽之路,由于一般的買家都是長期打交道的“圈內人”,每次交易的數量也不大,幾人就放心地把所有交易流程全部轉移到微信上進行。
張某誠開車到某處后,伍某生下車將毒品藏好,再通過拍照、定位發給買家,“貨藏到這邊第三個垃圾桶了。”藏貨點也是精心策劃過的,有時是路邊垃圾桶下,有時塞進鞋子“曬”在陽臺邊,數量更少時,甚至直接卷在煙里丟進廢棄的煙盒……買家拿到貨,再微信轉賬付款。自以為整個人貨分離的過程做得滴水不漏,沒想到還是很快就被民警一鍋端了。
【案件幕后】
臺灣男子阿剛
手把手教制毒
這個4人小團伙怎么也想不到,學制毒不滿兩個月,才剛剛上手,況且整個制毒、販毒策劃周密,怎么一下就被端了?
經審訊,20歲的張某是福建寧化人,女朋友周某來自貴州遵義,今年也才24歲。伍某生是張某的表哥,張某誠則是張某的老鄉。去年來廈后,除了周某外,其余幾人都染上了毒癮。
今年8月某天晚上,一次偶然的機會,周某在娛樂場所里認識了臺灣男子阿剛,越聊越投機,阿剛神秘地告訴周某:“我會制毒,廣東、福建這一帶我可是第一人。”這一說,周某發現了“商機”,反正家里窩著幾個吸毒的,要是能自己制作,豈不完美。
用了幾次“美人計”后,阿剛果然乖乖交出了制毒“秘籍”。從8月開始,幾人買來各種原料儀器,開始不斷嘗試摸索。
按照阿剛的“秘籍”加微信語音“授課”,幾人還真把K粉搗鼓出來了。從此,這個團伙開始了制毒、販毒“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