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棵太空鳳凰木雖然稍顯弱小,但還是經受住了“莫蘭蒂”的考驗
臺海網10月1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林增 文/圖)在鷺島,一棵“鳳凰”有過奇幻之旅。
9年前,當它還是種子,就曾坐著航天飛船在浩瀚宇宙遨游18天。
作為全市唯一上過天的“鳳凰”,目前,它長勢如何?是否有異于常樹之處?
隨著“神舟十一號”的上天,太空育種再次被聚焦。昨日,導報記者也找到了這棵全市唯一上過天的鳳凰木,但是,它非但沒有比同伴粗壯,反而身材還“小一號”。
對此,業內人士看來,并非所有上天的種子,都能發生變異。
遨游 兩顆種子上天,一顆發芽
林德欽是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助理研究員。昨日,在他的指引下,導報記者在鼓浪嶼上找到了這棵鳳凰木。
乍一看,它和普通的鳳凰木一樣,樹干筆直,樹枝分杈多,葉子纖細,果實細長。但是,與身旁的小伙伴相比,它有過一段奇幻之旅。
林德欽說,9年前,當這棵鳳凰木還是種子時,就被選送為太空育種的對象。
當時,一共有兩顆誕生在鼓浪嶼上的鳳凰木種子,搭載我國第22顆返回式科學與試驗衛星遨游太空18天。
這兩顆鳳凰木的種子回到地面上,就被送到了位于鼓浪嶼的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它倆可是寶貝,到了引種園之后,我們就進行了溫室隔離栽培,避免病蟲害影響育苗。”林德欽說。
但是,這兩顆“太空選手”,最終只有一顆種子發了芽,就是目前在引種園內種植的這棵鳳凰木。“能夠挑選上太空的種子,都是要求‘體格’比較好,看起來要飽滿、健壯。”林德欽說,至于為何精挑細選,但仍有一顆種子沒有發芽,可能與鳳凰木種子的發芽率有關。
他說,鳳凰木種子的發芽率在60%左右,因此有一顆沒有發芽也是正常現象。
身材 “太空樹”比普通樹小一號
林德欽說,在溫室栽培一段時間后,2008年,這棵“太空樹”就被栽種到室外。
這些年來,林德欽一直是這棵“太空樹”的“保姆”。“從育苗到如今,都是我在‘伺候’它,它有什么異常,我都看在眼里。”林德欽說。
目前,這棵“太空鳳凰”高約6米,樹干胸徑約20厘米。
林德欽說,這個“個頭”并不算突出。就在這棵“太空鳳凰”的不遠處,還種植了一棵普通的鳳凰木,它倆算是“同齡人”。
當時,栽種這棵普通鳳凰木,很大的目的出于對比。
不過,導報記者注意到,這棵普通鳳凰木的樹干胸徑已經達到了30厘米左右。直觀上看,普通鳳凰木比“太空鳳凰”大了一號。
對此,林德欽認為,這棵“太空鳳凰”個子小,可能與“小時候”光照不足有關。
除了個頭比身旁的普通鳳凰木小之外,兩棵鳳凰木的樹葉并無差別。
花期 它比普通樹晚兩年開花
除了身材比普通鳳凰木小一號之外,這棵“太空樹”還有一個不同就是開花時間比較晚。
林德欽說,這棵“太空鳳凰”直到2013年才開始開花,花朵是紅色的,很漂亮。但是,花朵的顏色、大小,都跟普通的鳳凰木花朵一樣。
而這棵“太空鳳凰”的花季也是每年的5月或6月。從花季上看,也與普通鳳凰木沒有區別。
不過,它身旁的那一棵普通的鳳凰木在2011年就已經開花結果。“‘太空鳳凰’開花時間足足比身旁的普通小伙伴晚了兩年。”林德欽說。
造成這種時間上的差異,林德欽認為,可能與長勢有關。因為,那棵普通的鳳凰木長得更加粗壯。
從兩棵鳳凰木結果后的種子來看,林德欽說,也看不出區別。“長出的果實都是跟豆莢一樣,種子就在這‘豆莢’里面,種子就跟豆子一樣。”林德欽說。
解讀
“太空鳳凰”是否變異還待觀察
林德欽說,從目前來看,真的無法判斷這棵“太空鳳凰”與普通鳳凰木有什么區別。開花時間和個頭大小的差異,跟土壤、光照等有關,無法證明與種子變異有關。
但是,今后這棵“太空鳳凰”是否能夠開出不一樣的花,或者結出不一樣的果實,目前還不得而知。
林德欽說,接下來,引種園會采集這棵“太空樹”的樹葉,進行分子生物學分析,看看跟普通樹有何差異。
而給多數人的感覺,種子到了太空走一回,回來地面種下,一定會是“骨骼驚奇”,長勢會比正常的植物好,個頭也會更高。
但是,林德欽說,在太空“走一回”,并非所有的種子都能產生變異。
太空育種,就是將農作物種子或試管種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無法模擬的環境 (高真空、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高潔凈)的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
但是,這種變異有概率性,不可能所有的種子都發生基因變異,也不可能所有的種子變異后都會長得更好,結的果實更多、更大。
導報記者查閱了相關資料,此前,有媒體報道過,太空育種種子的變異概率其實不算高。甚至,有相關學者說,太空育種拼的是運氣。
所以,這棵“太空鳳凰”沒有異于常樹,也不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