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詩人庫普里揚諾夫
參加論壇的中外詩人
東南網10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這是一場思想、觀念碰撞的“風暴”。昨日上午,在美麗的琴島,18位中外著名詩人,以“個人寫作與外來文化影響”為主題,展開熱烈的探討。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地的詩人總是會不斷受到外來文學的影響,也正是這樣的啟發,拓展了詩人視野的靈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詩人都既是本土的,又是域外的。
英國詩人寫出“易經”詩集
俄羅斯詩人庫普里揚諾夫說,他學習過幾門外語,曾以詩人的身份走過許多國家和地方,受過很多偉大詩人的啟發。
庫普里揚諾夫在學生時代,就寫下了關于中國的詩歌,因為他的老師是漢學家,雖然他未曾到過中國。后來,很多國家的詩人,都覺得他是自己國家的詩人。有人甚至評他的創作,“已經從地球的維度延伸到廣闊的宇宙空間”。
光聽“李道”這個名,還以為他是一位中國人。其實,他是地道的英國詩人。他會十幾種外語,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第一個用《易經》創作詩集的詩人。他的最新作品《易》正是植根于中國《易經》。
李道認為,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世界上所有的文化、文學和詩學傳統,對所有人而言,都是開放的,都可以獲取并且可以利用的,好比他研究中國《易經》。“所以當今詩歌時代,不可分割也無可避免地會是跨文化、多文化和國際性的,我把這個稱之為‘想象國家’的。”
在圖書館打工接觸各種文化
臺灣詩人方群談到“外來文化影響”時,從自身說起。很多年前方群在圖書館打工,長期接觸到各種刊物,才開始學著寫作。他認為:“更多的文化刺激,尤其是外來文化,會更加拓展個人的寫作視野。”
當然,外來文化也不排除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可能。香港詩人廖偉棠說:“詩人要有一顆健康的心理,就是能公正地對待那些涌向你的詩歌和事物。”
湖南籍詩人李少君被稱為“自然詩人”,他所提出的詩歌“草根”已成為二十一世紀詩歌的關鍵詞。他說:“我的自然觀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是中國古典的影響,二是西方現代生態主義思潮。”他的寫作,就是從中西方兩種自然思想和觀念中,根據個人的體會,尋找自己的路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