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賓在先鋒營小區參觀
昨日上午,外賓考察曾厝垵文創村?
廈門日報訊 (記者 袁舒琪)老城區如何實現“逆生長”,這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廈門近年來改善人居環境的有力嘗試。昨日上午,來廈參加“2016世界城市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英國、意大利、南非、匈牙利、瑞典、泰國及聯合國人居署的20余名外賓,走訪了鷺江街道先鋒營小區和濱海街道曾厝垵文創村。一個是老舊小區改造,一個是“城中村”蛻變,外賓們參觀后紛紛點贊:“這就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以及今年世界城市日主題‘共建城市,共享發展’的生動詮釋。”
先鋒營小區
改造方式獲點贊
外賓們首先走進位于幸福路西側的先鋒營小區,嶄新的大門和保安亭、新鋪設的透水磚路面,都給來賓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在一年前,這里還是設施老舊、違章搭蓋嚴重、衛生狀況堪憂的“三無”小區。查看了改造前后的對比圖,外賓們都很驚訝。
匈牙利格德勒市市長格爾吉·杰姆斯感嘆,先鋒營小區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改造,不用大拆大建,而是就地改造,保留了這里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這種方式讓他十分欣賞。
南非住房部副部長佐蔲塔·弗雷德里克在了解了改造后的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后,豎起了大拇指。她說,居民自治模式達到的最終效果就是市民參與共建、共享城市發展,南非也非常需要這樣的模式,她會將這樣的先進經驗帶回去。
曾厝垵文創村
改造經驗值得學習
從城中村蛻變為“文藝村”的曾厝垵文創村,也讓外賓很感興趣。曾厝垵文創村原先是個小漁村,以種植、養殖、漁業為主,2003年“村改居”后形成“城中村”。2013年,思明區立足曾厝垵文創村特質,發揮文創產業引領作用,充分發動業主、商戶、游客共同參與社區建設與治理,探索多元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實現“城中村”轉型升級,社會治理摸索出“曾厝垵模式”。如今,昔日的小漁村華麗變身為“中國最文藝漁村”,年接待游客量超過1000萬人次,成為廈門旅游新名片。外賓們一路查看沿街商鋪,有的還特別青睞街邊形形色色的小吃。在參觀了曾厝垵漁村文化館、兵部尚書府古址之后,不少外賓認為,曾厝垵的商業改造十分成功,但更可貴的是還能保持一些歷史文脈的傳承,值得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