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杜曉蕾)他曾被評為“最美警察”,榮獲廈門青年“五四”獎章。剛入警時,他從事刑事技術工作,天天背著勘查箱出現場,一干就是五年,后來從事執法監督,天天與老百姓打交道。他熱愛寫作,因工作緊張,主要寫短篇小說,文筆精煉,篇篇出彩。他是廈門民警張遂濤,也是作家西流。
有評論說,西流的短篇小說寫出了生活的苦難,但散發著人性善良的光輝,就像一束光,引導人們在黑暗中前行。作為一名公安作家,他根據十多年的從警經歷,嘗試通過小說寫出真實的警察生活。小說《陌生人來到馬巷》寫民警的敬業認真,《夜警》寫警察工作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寫案件偵破過程的《天殺》和《無處可逃》則解讀犯罪心理,剖析人性,讀來發人深思。
近日,市圖書館舉辦西流短篇小說集《陌生人為什么來到馬巷》品讀會。西流與讀者們分享了創作經歷和讀書感悟,暢談創作背景、故事人物原型等,其中談及犯罪與探案的真實事件,更讓人對一線民警肅然起敬。
談經歷
曾從事刑事痕檢工作
深刻感受警察這一職業
問:您曾從事一線刑警工作,有著豐富的偵查經驗,這些對您創作一系列與偵破案件相關的短篇小說有怎樣的影響?
答:我在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工作了五年,不過有些遺憾的是,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刑警,而是從事痕跡檢驗的技術刑警。這個工作的好處是使我得以進入核心現場,從技術細節的角度看待一個案件。不過,不管從事什么具體工作,對我來講最重要的是沉浸于其中的那種工作氛圍。我后來寫一些以警察為主人公、以偵破案件為題材的中短篇小說,肯定與此有關,但重要的不是它給我提供了多少故事素材,而是這種生活讓我對警察這個職業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也積累了大量經驗、細節。
問:當年您背著勘查箱參與現場調查的案件中,有令您印象特別深刻,但一直沒有寫進小說中的情節嗎?為什么?
答:肯定有。沒有寫,是因為還沒到時候。等一篇小說需要調動這些經驗時,它們就會自動跳出來。
談小說創作
小說《天殺》敘述方式
致敬阿加莎克里斯蒂
問:小說《天殺》中,講述者“我”被村主任安排協助刑警追蹤兇手。讀者一路跟隨參與偵破,到后來竟發現,殺人者正是“我”。這個故事的構思很巧妙,兇手的自白貫穿其中,卻在最后才揭開真相,您的創作靈感來自哪里,這個故事有原型嗎?
答:這篇小說主要是想反映“私力救濟”這一社會問題。在公安工作中,我時常在一些案件、糾紛中發現“私力救濟”現象。“私力救濟”在法律上一般都是不受保護的,但在生活中卻有它存在的現實原因。遭遇公權力未能解決或無力解決的問題,民眾該如何自救?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這篇小說有部分現實原型,但整個故事已被完全改造了,與原有的案件不同。這個敘事手法和構思,其實來自于我喜愛的偵探小說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我最早讀到的她的小說就是《羅杰疑案》,當時拍案叫絕,印象極其深刻。這篇小說有向她致敬的意思。
談創作意圖
真實展現民警狀態
反映基層工作不易
問:因為常與派出所民警接觸,深知基層民警的艱辛和危險,您寫了短篇小說《夜警》;與法醫打交道多,深知法醫工作的甘苦,就專門寫了反映法醫工作生活的短篇小說《俗套》。將民警的真實工作狀態反映到文學作品中,您在寫作時有何心得?
答:因為我的身份是警察,所以不可避免會將較多筆觸放在同行身上。警察是個容易惹爭議的職業,因為群體太大。但我接觸的絕大多數警察,都有很樸實和感人的一面,他們付出很多,工作很辛苦,也常遭遇險情。
《夜警》中,我想表現的是民警工作中另外一種容易被忽視的危險。寫《俗套》,是因為我跟法醫接觸太多,知道他們太不容易了,所以專門為這個群體寫了這么一篇小說。當然我寫得還很不夠,沒有把基層民警的不易完全寫出來。
問:能透露下您最近的創作情況嗎?安徽法醫秦明的系列偵破小說人氣很高,您是否也會創作這樣走通俗科普路線的故事?
答:現在正在著手寫一個長篇小說,主題仍然跟警察有關。有破案,但它只是背景,并不以此為噱頭,關鍵是表現警察工作中的一些人性掙扎。根據我對自己的認識,我可能寫不出那種通俗的暢銷小說,我也不想走這條路。人各有志,我寫作主要是出于興趣,所以即便選擇的寫作之路充滿荊棘,沒有掌聲和鮮花,也無所謂。
>>西流薦書
我讀書很雜,相對也還算多。今年已完整讀完的書有40多本。有些書很有名,如劉慈欣的《三體》,就不推薦了。推薦幾本我們廈門作家的書吧,我覺得他們的作品,放在國內也相當優秀,比如蕭春雷的“中國的掌紋”系列三種《自然骨魄》《大地棲居》《華夏邊城》,兒童文學作家李秋沅的長篇小說《天青》,青年作家張漫青的小說集《壁虎大街》、黃寧的小說集《十里春風不如你》,詩人顏非的詩集《魚,玄機》等,我都非常喜歡。
>>作家名片
西流,本名張遂濤,1978年生,河南長葛人,現居廈門,警察。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二期公安作家研修班學員。作品散見于《散文》《啄木鳥》《上海文學》《福建文學》《安徽文學》《廈門文學》等雜志,有小說被《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等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