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鯊渾身傷痕,一動不動地躺在海灘上。 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彥宇 林路然)它腹部雪白,尾部呈新月形,卻渾身傷痕,一動不動地躺在海灘上,周身滿是破碎的瓦礫和貝殼。它開始腐爛,任憑成群的蒼蠅在身上啃咬著,臭氣充斥著整個渡口。它是鯨魚?鯊魚?還是海豚?昨日上午,市民陳先生在第一碼頭渡口附近發(fā)現(xiàn)一只不明魚類的尸體,帶著疑問他撥打了本報熱線,記者隨即前往探訪。 現(xiàn)場 白鯊“翻肚”傷痕累累 陳先生告訴記者,昨日上午9點30分許,他經(jīng)過第一碼頭渡口時,遠遠地看到在海灘上有一只通體全白的魚,走近時才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死了。11點多,記者趕到現(xiàn)場看到,它仰面朝上,渾身傷痕累累,身長在一米二三左右。附近的漁民說,早上7點他就看見這只魚躺在沙灘上。 “它不是鯨魚,也不是海豚,而是條鯊魚。”海洋三所科研人員王仙艷辨認后說。此外,漁業(yè)達人莫船長和其他漁民則進一步指認,這是只白鯊。據(jù)了解,成年白鯊平均體長在4~5.9米之間,而這條白鯊的體長較小,據(jù)此推斷這是條幼年白鯊。 釋疑 或與海豚搏斗后身亡 這只小白鯊是怎么死的呢?在它的身上,表皮剝落,還有不少傷痕,有漁民猜測,它生前或曾經(jīng)歷一場慘烈的戰(zhàn)斗。由于發(fā)現(xiàn)小白鯊的海域是省級中華白海豚保護區(qū),因此小白鯊可能遭遇了海豚們的“圍毆”。 海豚和鯊魚相遇時,集體作戰(zhàn)的海豚往往能占據(jù)上風。海豚視力差,為了辨別所處的位置和方向,主要靠的是超聲波回聲定位系統(tǒng)。而這樣的聲波對于鯊魚來說卻是“魔音穿耳”,這條死去的小白鯊此前或遇到成群海豚“大合唱”,失去戰(zhàn)斗力。 經(jīng)歷了精神折磨,這只鯊魚緊接著可能碰上海豚們有組織地圍攻。海豚們會利用尾巴將鯊魚趕出水面,隨后輪番用有力的鼻子擊撞鯊魚的體側部。由于鯊魚骨骼軟,防護內臟的能力差,海豚就抓住其要害,拼命撞擊,不讓鯊魚有喘息之機,直到把它的內臟撞壞為止。不過,這些都只是漁民們的猜測,小白鯊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鏈接】 第一碼頭發(fā)現(xiàn)白鯊,罕見 據(jù)漁業(yè)達人莫船長介紹,在第一碼頭附近海域出現(xiàn)這樣的小白鯊極為罕見。白鯊一般分布在臺灣淺灘海域,距離廈門最近的出沒地也得到金門海域。而小白鯊的來源,更是引起附近漁民們的討論,有人說這是市民從市場買來后放生的,但反對者認為,市場上多是狗鯊,幾乎沒有白鯊,大多數(shù)人認為,小白鯊是在海中死去后,才被風浪送來第一碼頭這兒。 【典故】 海豚在廈門被稱為“鎮(zhèn)海魚” 保護漁民免受鯊魚攻擊 據(jù)《廈門日報》資深地理編輯盧志明介紹,“在廈門,海豚被稱作‘鎮(zhèn)海魚’,白海豚還被奉為‘媽祖魚’。”盧志明說,海豚之所以能“鎮(zhèn)海”,保護一方漁民的平安,主要有兩方面的說法,一是因為它們的領海意識,當它們阻擋鯊魚等其他魚類進入居住的海域時,也就降低了這些魚類攻擊人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海豚確實做出保護漁民的“義舉”,至今沿海還流傳著不少海豚搭救漁民的故事。 據(jù)說,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五通一位張姓船長,出海時突遇臺風。風大浪急間,張船長的小漁船載浮載沉。就在漁船即將支離破碎時,張船長卻驚覺,船搖擺的幅度變小了。張船長向外探頭一瞧,有兩群海豚正游在漁船兩旁,像護衛(wèi)一般守護著他。最終,漁船平安靠岸,張船長也保住了性命。之后,還有位漁民差點溺水,也多虧海豚把他拱上沙灘,他才得以獲救。 |
相關閱讀:
- [ 10-18]廈門一男子倒在二樓平臺渾身是血 從25樓墜落身亡
- [ 07-28]男子漂在水面救上岸已死亡 家屬透露其患病想輕生
- [ 07-16]廈蓉高速公路發(fā)生追尾事故 小貨車司機當場死亡
- [ 05-31]臺灣頭號經(jīng)濟犯在美國車禍身亡 曾掏空730億臺幣
- [ 05-30]廈早產(chǎn)兒死亡率降至3‰以下 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
- [ 04-26]大學生寫“遺書”躺棺材“體驗死亡”
- [ 03-16]荒唐父親為索賠竟假冒軍人行騙 謊稱兒子吃毒奶粉死亡
- [ 03-02]臺一周新增15例流感死亡病例 急診室病床被塞滿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