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院長論壇現場
東南網11月22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今日,2016海峽兩岸(廈門)樂活節的重頭戲———“耕讀在兩岸,文明共承傳”國學院長論壇在海滄舉辦。
據悉,這是國內最高規格的國學院長論壇之一,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人民大學、廈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臺灣大學、臺灣奉元書院、臺灣海洋大學等兩岸名校的國學院院長和著名專家齊聚一堂,就海滄耕讀文化展開論道,為海滄乃至廈門的文化建設建言。
把脈海滄耕讀文化
論壇上,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國學院院長郭齊勇,臺灣奉元書院原理事長、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徐泓,廈門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部主任委員、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支平,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烏云畢力格等兩岸國學院院長和著名專家,以“耕讀在兩岸,文明共承傳”為主題,進行6場主題論壇研討。
群賢并起、百家爭鳴的盛況在海滄再現。
論壇上,郭齊勇發表了精彩演講《新時代耕讀文化的重建與拓展》,他認為新時代耕讀文化重建與拓展,必須以人為目的,即以海滄區人民健康、全面的發展為目的。新時代耕讀文化重建與拓展的工作一定要做實,不耍花槍。在方法上,經典教育不能缺位,建議編《論語》100條,還可以“編撰海滄市民傳統文化讀本,以《四書》的內容為主。一定要辦好社區書院,建設新時代的六倫或七倫。”
在談及如何推動兩岸國學發展的時候,徐泓認為,讓孩子們“讀的書要能有所用”,當務之急是培養一批真正懂得傳統文化,能準確解釋經典的老師,讓孩子懂得傳統經典的精髓,“中國的大國崛起要以傳統文化作為基礎”。
?
?
參加國學論壇嘉賓參觀青礁院前社 ?林廣明攝
國學大家走進海滄
論壇期間,與會大家走進海滄天竺書院、香草園、青礁村院前社、青礁慈濟東宮等,深度了解海滄的耕讀文化。琴簫合奏、古樸南音、魅力香道輪番上演。一個個極具海滄文化特色的精彩演出向兩岸國學大家一展海滄的耕讀成果。
耕讀文化是人文海滄的“魂”和“本”。翻開海滄史志,厚重的耕讀文化延續了千年,歷代以來,海滄這片文化厚土出了49個進士、104個舉人。明末東林黨后七君子周起元、開臺王顏思齊、早期民主革命先驅楊衢云、廈大前校長林文慶、革命軍旅詩人馬寒氷、南僑詩宗邱菽園,新垵五祖拳、蜈蚣閣、保生慈濟文化……這些都是海滄本土傳統耕讀文化的縮影。從“星星點點幾村莊”的一個偏僻閩南小漁村到全國百強區,代代相傳的耕讀文化為城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助力海滄邁向人文新高地,推動海滄不斷向前發展。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當前,海滄正依托社區書院,繼續傳承耕讀文化,形成良好的家風、社風,促進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轉產就業,培養開放包容的心態,打造融合開放的城區,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自豪感和歸屬感。
據悉,本次論壇由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主辦,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等協辦,廈門市海滄區委文明辦、廈門市海滄區文體廣電出版局、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廈門市石室書院、海西晨報社協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對論壇給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