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難”平臺 依托“馬上辦、就近辦”,點亮“暖城”之光 2013年10月,當上百名鄰居奮力將一歲多的小白欞從火海中救出時,她已奄奄一息,全身破皮脫落。經過多年輾轉治療,小白欞雖然保住了生命,但高達百余萬元的治療費用對這個貧困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 幸運的是,社會各界伸出了援助之手。海滄新陽街道新廈門人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的社工們不僅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幫助籌集治療費,還深入小白欞的家庭,用專業的社工經驗幫助疏導家庭情緒。 小白欞一家充滿感激,他們說,小白欞身體、心理狀況不斷好轉,離不開海滄區社工、義工及社會各界的付出,非常感謝海滄區的“救急難”平臺。 依托“就近辦、馬上辦”便民服務改革,海滄區設立了民政救助平臺,形成區、街、村(居)三級“救急難”平臺,將“救急難”工作流程及辦理須知等制度上墻,在各級救助窗口設立引導牌,公布救助專線,方便困難群眾申請救助。 海滄區在2014年被民政部列為“救急難”平臺全省唯一試點以來,“救急難”工作流程中大幅縮短辦理時限,審批時間從原來的村(居)、街、區三級各7天(共21天),減少到現在的7天以內,解決救助工作中的“急”。有一些事項則是即來即辦,為辦事群眾省卻了不少麻煩。 “多虧了‘救急難’這個暖心平臺,幫我找到了失散十多年的妻子,讓我們一家得以團聚。”近日,新垵村村民邱某含淚對海滄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一再表示感謝。 原來,邱某的妻子賴某疑似患有精神分裂癥,離家十多年沒有音信。前不久,在海滄區民政局的大力協助下,賴某由烏魯木齊市救助站工作人員護送平安返回廈門。考慮到邱某家境困難,區民政局啟動“救急難”平臺,幫助其申請了3000元“救急難”救助金,并將邱某一家納入區最低生活保障體系。 這兩個例子,僅是海滄“救急難”平臺服務群眾的一個縮影。自2015年來,“救急難”已為682戶2107名困難群眾解決基本生活的燃眉之急(其中救助外來人員25戶次4.74萬元),合計發放急難救助款86.07萬元。 去年9月,省民政廳重點項目推進會暨“十三五”規劃研討會在海滄召開,與會的專家領導在現場觀摩了“救急難”平臺后,紛紛豎起大拇指,你們的便民落地服務做得太好了,是全省的一面旗幟! 兩岸義工聯盟 加速兩岸融合,獲中國社會治理創新最高獎 早在2009年,由臺商太太施素娥發起組建的“臺胞志工服務隊”,就在廈門長庚醫院為患者提供無微不至的貼心服務。幾年來,義工服務這顆“愛”的種子在海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吸引越來越多的新老廈門人“加盟”。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四萬多名志愿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兩岸義工聯盟。 在此基礎上,全國首個兩岸義工聯盟2014年10月在海滄正式成立,在“志工+社工+義工”的“三工”聯動模式帶領下,社工專業指導義工孵化,聚集了來自海峽兩岸的公益組織、社會組織、臺企、志愿服務隊等26家單位,成員達4萬多人,常態化開展志愿活動。 兩岸義工聯盟旗下的社工組織之一——“兩岸陽光故事家族”,每周走進海滄陽光書店、社區或學校,以說演故事的臺灣模式,為上萬個家庭帶去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以及講故事的技巧,為新廈門人子女提供高質量、均等化的閱讀資源。2014年,“兩岸陽光故事家族”獲得“中國社會創新獎”十大優勝獎,全省唯一。 如今,經過近兩年的全力打造,兩岸義工聯盟蓬勃發展,海滄志愿服務工作經驗走向全國,引起廣泛關注。今年8月,《人民日報》、《中國婦女報》、央視網等央媒紛紛刊發消息,對此進行專題報道。 在兩岸義工聯盟的帶動下,廣大臺商臺胞踴躍參與到海滄的社會治理和服務中來。 近年來,在海滄區海虹社區等5個臺胞相對集中的社區,黃瑛芳等5名臺胞走馬上任社區主任助理,用充滿“臺味”的特色服務,為生活在社區里的兩岸民眾搭建起更暢通的溝通“橋梁”,為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溫馨的“底色”。 “熱心積極”是5名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的共同特點;與此同時,他們又各有專攻,李佩珍擅長社區營造,黃瑛芳對國學頗有研究,趙如鈞富有創業經驗,施素娥推動志工服務,康英美專攻親子國學,他們的工作亮點紛呈,廣受當地社區居民好評。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臺胞融入海滄社會治理和服務,臺胞義工志愿行、愛心單車志愿行、房前屋后志愿行、社區文化志愿行、心靈關懷志愿行等社區志愿者協會十大行動項目,已成為每個周末海滄新城一道亮麗的風景。通過兩岸同胞攜手,加速促進兩岸融合,海滄正闊步邁向臺胞在大陸創業就業最活躍、居住生活最舒心的城區。 【專家點評】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集美大學法學院教授楊貴華: 海滄經驗具有 創新價值和示范意義 海滄區獲此殊榮,彰顯該區獨特的社會工作服務優勢,初步建立起社會工作服務的運行機制,營造了城市發展的“軟環境”,具有創新價值和示范意義。 海滄區積極培育和孵化社會工作機構,并通過購買服務的“項目制”方式,委托“社工”機構為對象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化、人性化服務,成效顯著,彰顯獨特的社會工作服務優勢。 海滄先行先試,探索并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協同、民間運作、社工引領、群眾受益”的社會工作服務運行機制,并形成“三社”互動機制,初步建立起社會工作服務的運行機制。 海滄區社區類型多樣,人口結構復雜,社會關系協調難度大。海滄區不斷優化基層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為廣大“新老廈門人”提供專業性和綜合性社會工作服務,營造了城市發展的“軟環境”。 |
相關閱讀:
- [ 10-08]國慶黃金周兩岸義工不放假 “八不”成海滄美景
- [ 09-16]海滄兩岸義工聯盟發災后倡議 倡導災后重建全民行動
- [ 08-11]廈門:兩岸義工走進戒毒所 戒毒人員面貌煥然一新
- [ 06-26]廈門:海滄兩岸義工走進戒毒所 用愛喚起希望
- [ 06-26]志愿者迎新伙伴 海滄兩岸義工聯盟隊伍已達24支
- [ 06-20]廈門首支兩岸義工晨曦戒毒公益輔導隊成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