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貨輪靠泊海滄港區 鄭偉明攝
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新興業態競相迸發;營商環境日益國際化,開放融合的新格局逐漸呈現……如今,走進廈門市海滄區,一股“新”氣息撲面而來。在過去的這些年里,海滄緊抓雙創時代、自貿時代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黃金機遇,深入推動各方面轉型升級,孕育集結產業新動能、統籌城鄉一體發展、不斷提升城區人文內涵,打造開放融合的共贏格局,被譽為“轉型發展的新樣本”。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海滄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積極踐行群眾路線,馳而不息地抓黨員干部作風建設,形成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在轉型發展的“快車道”上不斷跑出“加速度”。
當前,海滄正在“精準施策”,全面建設“五大發展”先行區,力爭在經濟實力、改革開放、跨島發展、生態環境、人民生活等方面再上新臺階,為全市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多作貢獻。海滄特別強調,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增強核心意識,在省委、市委堅強領導下,進一步強化敢于擔當、履職盡責的優良作風,提升破解難題、著力發展的能力水平,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再上新臺階,把各項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城區煥新
“綠化”與“文化”比翼齊飛
山、海、湖、城渾然一體,還有那從山上到百姓家門口的大手筆造林綠化……13日晚,2016廈門國際時尚周在海滄落幕,來自世界各地的時尚達人被海滄“半城湖海半城綠”的美麗生態深深吸引了。
經過多年來的建設,海滄的城區面貌呈現出一派新形象。五年來建成區面積60平方公里,“五縱八橫”路網體系基本成型;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展開,獲評“國家生態區”;小流域治理經驗全市推廣;文明城區創建躍居全省前列……海滄還將以金磚會晤為契機,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補齊公共服務的短板,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養,推動城市功能和形象再上新臺階。
一座城市的形象氣質,不僅表現在外在的繁華景象,更應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文明素養。當前,海滄通過“綠化”與“文化”比翼齊飛,高起點建設馬鑾灣新城,高標準優化海滄灣新城,全面提升城區功能品質,推動文明創建工作行穩致遠,自然生態更加優美、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市民更加文明。廈門滄江劇院投用,融信洲際華邑、正元希爾頓逸林等星級酒店蓬勃發展……一系列高品質生活元素的不斷匯聚,優化了海滄城區業態和品位。
海滄還將在島內外一體化、跨島發展、城鄉融合、廈漳同城化上繼續著力,釋放更多城區轉型“福利”。除了繼續拉開城區框架外,還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通過環境提升、空間拓展、生態修復、文化織補,加速產城融合,建設有大愛、有品格、有力量的新城區,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的有機融合,增強城區承載力和吸引力,使海滄與島內的“心理距離”進一步縮小。
22日,以“耕讀在兩岸,文明共承傳”為主題的海峽兩岸國學院長論壇開幕,兩岸國學大咖就海滄耕讀文化展開論道。在海滄,代代相傳的耕讀文化為城區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未來,海滄將大力弘揚耕讀文化,進一步營造“勤勞自強、好學文明”的社風、民風,打造融合開放的城區。同時,馳而不息地抓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持續抓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引導黨員干部在征地拆遷等服務全區發展大局的工作中勇于擔當、主動作為。
產業創新
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齊頭并進
21日,全球BOPA生產的“領頭羊”——廈門長塑實業在海滄投資10多億元開建的4條世界最先進磁懸浮線性同步雙向拉伸(LISIM)生產線項目舉行奠基儀式,預計將為長塑帶來每年約5萬噸的新增高端產能。等12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長塑將實現產值翻番,在全球BOPA的市場份額也有望占到近40%,長塑的行業領導者地位也將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提升。
長塑的轉型升級,不經意間映射出海滄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的藍圖。日前,海滄區委四屆二次全會吹響了全面建設“五大發展”先行區的號角,提出將在創新體系、創新能力、創新型經濟格局、創新環境等方面再創新優勢,再上新臺階。
在海滄,不少類似長塑的傳統工業企業,正通過技術、模式和管理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瑞爾特衛浴實施“機器換人”,每年節省人工費用近1500萬元;廈順鋁箔今年將投資8億多元實現產線技術的優化;金旸新材料斥資17億元,打造國內首家針對高分子新材料的實體創業平臺……
“雙創”力量日益勃發,一品創客、3W空間、兩岸青創基地、車庫咖啡等百余家創業團隊與平臺競相崛起;海搗網、騰邦欣欣旅游產業園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放眼海滄,創新能量不斷匯聚,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齊頭并進,海滄產業轉型正大步邁向新高地。今年上半年,全區114家重點工業企業中,有40家增幅超過20%。
“欲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新城建設,產業是支撐、是根本。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海滄,將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動力,把高端制造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統籌謀劃全區產業布局。一方面,推動光電、衛浴、機械等傳統優勢企業提質增效,形成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生物醫藥與集成電路兩大戰略新興產業“雙輪驅動”,下好海滄決勝未來的兩大“先手棋”,培育新的增長點。
格局更新
兩岸融合與對外開放良性互動
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條中歐(廈門)班列,實現了廈門自貿試驗片區與“一帶一路”兩大戰略建設的“無縫對接”,4月底更是把線路延伸至臺灣,溝通兩岸;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允許臺灣青年創業者以個體戶身份且無需外資備案進駐基地,放寬臺灣個體工商戶經營限制等措施,為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探索新模式……
通過聚力兩岸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這些具體做法,正是海滄兩岸融合與對外開放良性互動的生動縮影。作為全國最早最大臺商投資區的海滄,推動兩岸融合既是海滄深化改革開放的優勢、機遇,更是實踐的載體。海滄不僅在兩岸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貿交流各個領域大放異彩,去年起更是緊抓全面深化改革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戰略機遇,全面深化對臺交流合作,通過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兩岸樂活節等平臺和載體,來促進兩岸同胞的經濟和人文的融合。到海滄置業、創業的臺胞越來越多,甚至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了海滄社區治理和服務。
在推動兩岸融合的同時,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近年來,海滄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改革,落實商事登記制度、“多規合一”等改革措施,率先推行“就近辦、馬上辦”的便民服務改革,社會治理創新的“海滄模式”邁向全國。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走在改革開放最前沿、與全球經濟同頻共振的海滄,開放格局越來越大。廈門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地位凸顯,50余條航線直達全球主要港口,2015年海滄港集裝箱吞吐量622.69萬標箱,占全市的67.8%、全省的45.7%。不僅如此,海滄還依托廈門滄江劇院的平臺和資源,積極打造海絲“文化旗艦”,并借此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通過與世界各地的文明對話,讓海滄、廈門、閩南乃至中國的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
未來,海滄將以打造自貿試驗區升級版為動力,探索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營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進一步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和擴大對外開放。(阿貴 黃旋旋 楊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