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回 已延續600多年 在同安呂厝華藏庵,每逢農歷鼠、龍、猴年都要舉行“迎王”和“送王”民俗活動,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11月26日清晨,天剛蒙蒙亮,呂厝社區的鞭炮聲就喚醒了十里八鄉的民眾。這天是呂厝華藏庵第151屆“送王船”的日子,四年才有一次。 上午8點左右,由90支代表隊數千人組成的踩街隊伍浩浩蕩蕩出發,繞行何厝、西福路,經西柯街,最后回到華藏庵廣場。在踩街隊伍中,車鼓弄、宋江陣、腰鼓隊、歌仔戲、南音等各式各樣的閩南文化非遺項目精彩上演。 記者了解到,本次“送王船”活動參與民眾達十萬人,規模為歷屆最大。開幕式結束之后,在華藏庵前,呂厝華藏庵和馬來西亞勇全殿各派出主祭,共祭王船。 今年“王船” 為歷屆以來最大 華藏庵管委會主任呂篤卿告訴導報記者,今年的“王船”是呂厝村史上最大的,長14米多、寬3米多,掛上帆之后高度可達8米。 71歲的陳亞勝是“王船”的造船師傅,前天上午,他專程趕到祭典現場,親手為“王船”掛上了帆。這艘船,是陳亞勝帶著另外兩位師傅,花了大約2個月時間純手工打造的,用的是杉木和樟木,按照同安梭船樣式建造,并加入了很多藝術元素。 “千百年來,同安帆船都是用木頭做的,‘王爺’坐的王船也是如此,漁民將帆船作為生產工具,漁船和漁民命運相連。”陳亞勝說。陳亞勝是丙洲人,16歲開始造船,至今已經參加了5次造“王船”。 |
相關閱讀:
- [ 11-28]10萬民眾廈門同安“送王船” 中馬將聯手申報“非遺”
- [ 11-27]同安十萬民眾“送王船”中馬聯手申報人類“非遺”
- [ 11-27]蘇頌國際文化節在同安舉行 “銀城十佳工匠”出爐
- [ 11-26]同安深挖蘇頌文化資源“銀城十佳工匠”出爐
- [ 11-25]深入基層集中宣講 廈門市委宣講團走進同安和國企
- [ 11-25]廈門同安灣畔將建陳化成廣場 景觀綠化方案出爐
- [ 11-23]廈門:同安景田礦泉水計劃明年建二期 投資1.8億元
- [ 11-22]同安過期藥品有指定地點回收 全區設18個回收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