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水被攔在高高的門檻外,屋內還挖了一個集水坑。
廈門晚報訊(文/圖 見習記者 陳萬泉 記者黃文水)11月26日下午到27日凌晨,秋雨綿綿不絕。天已放晴兩天了,不過同安小西門朝元觀門前一條小巷的積水仍未退去,穿過小巷如同過河。積水何時能退去,周邊居民心里沒底,此前,一場暴雨就能讓這條小巷積水一個月時間。前天,居住在附近的李先生講述了這一煩心事。
【現場】
阿婆扶著墻壁走:“夏天我自己能蹚水過去,現在天冷了,不敢蹚了”
這條小巷連接環城北路與同安中山路,位于朝元觀門前。前天下午,記者來到這里,放生池邊上的路段地勢低洼,積滿了水,水質渾濁,不知深淺,在積水淺的地方可以看到,下水道的水不停往上冒,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記者試探了一下,最深的地方接近30厘米。據說,積水最嚴重的時候,最深處將近1米。
記者路遇一位阿婆,她扛著扁擔,手扶在一名女士的肩上,沿著墻壁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每次走到這里我都會很小心,生怕摔倒。”阿婆姓黃,今年87歲。她說:“我經常會經過這里去中山路買點東西,夏天積水時,我自己能蹚水過去,現在天涼了,不敢蹚水了。”
記者在巷口站了十幾分鐘,有數十人想穿過這條巷子,所有人都會在這里駐足一會,不少人站了一會選擇往回走。有騎摩托車的則直接闖了過去,不過坐在后座上的人得把腿高高抬起。步行的也有自己的辦法,他們將鞋子提在手上,排著隊,扶著墻壁,從幾塊墊腳的磚頭上跳過去,都戰戰兢兢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踩進水中。
老人家里挖口“井”:“家里經常泡水,沒辦法,我就在大廳里挖個集水坑”
記者注意到,積澇點附近的瓦房,門檻都比其他房子的門檻要高一些。75歲的黃清火是獨居老人,腿腳不方便,小巷積水,他更不能出門了,只好坐在自家門檻上看來來往往蹚水的人們。“經常有人在這里摔倒,夏天積水最嚴重的時候,積水斷斷續續持續了好幾個月,我家里也經常泡水,沒辦法,我就在大廳里挖了個集水坑。”他說。
路過的摩托車不時濺起水花,落在黃阿伯的身上,飛進他家里,他在門檻上坐不下去了,只得退回屋內。
記者在老人的家里見到了那個集水坑。這個圓形集水坑直徑約30厘米,乍一看像口水井。老人說,每當家里積水的時候,他就用小抽水機將水抽進集水坑里,積水嚴重的時候,要連續抽好幾天水。
周邊居民說,附近有一所幼兒園和一所中學,不少學生上下學也經常要經過這條小巷,積水不僅給老人們帶來不便,也給學生們的出行造成不便。還有,原本這里有一個熱鬧的集市,由于經常積水,現在只剩下一個賣菜的攤位了。
【部門】
地勢低洼通道堵塞,問題已經引起重視,將進行綜合治理
記者從同安區市政綜合服務中心了解到,這一積澇點并不屬于市政管理范圍。不過,2013年,市政部門曾去幫忙疏通過下水道,增加了沉淀井和雨水口。目前屢屢堵塞淹水,可能跟垃圾未及時清理有關。工作人員說,周邊有一個菜市場,附近也有在建工地,可能有部分泥沙流入下水道,加劇了堵塞。
記者聯系同安區大同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積澇點的問題已經引起重視,街道主要領導已經向區里反映過了,同安區掛鉤領導將到現場辦公,協調相關部門,對該片區進行綜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