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息】 來了不少“未成年”,將在廈度過“青春期”后飛回北方成家立業 凌飛鶴說,現在看到的鸕鶿通體烏黑、精瘦,等到明年3月離開廈門北飛時,會變成另一副模樣:烏黑的羽毛中夾著白色的繁殖羽、體形壯碩。 這是為什么呢?凌飛鶴解釋,鸕鶿夏天的棲息地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和中國的內蒙古一帶,南下越冬要飛行半個多月、行程數千公里,幾乎耗盡了體力,所以才會如此削瘦。在廈門休養生息的這幾個月,它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養膘”,等到來年再次長途跋涉時,才會有充沛的體力。 另外,這次來的鸕鶿中有不少是亞成鳥,也就是“未成年人”。它們將在廈門度過“青春期”,漂亮的繁殖羽表示它們“長大成人”。飛回北方后,就要成家立業、繁育后代了。當秋風再起,它們將和父輩一樣拖家帶口重返廈門。 【呼吁】 想要讓鸕鶿“定居”筼筜湖,得給它們更多安全感 凌飛鶴說,每年冬季棲息在金門的鸕鶿約1萬只,其中2000只會飛到廈門覓食。如果聚集在筼筜湖的鸕鶿多了,其他地方的鸕鶿就少了。比如,五緣灣濕地公園往年的鸕鶿有一兩百只,現在只剩寥寥幾只。原因是人為干擾太嚴重,垂釣現象屢禁不絕,鸕鶿的覓食空間受到擠壓,不得不另尋他處。 今年筼筜湖“人氣爆棚”,凌飛鶴分析可能與幾個因素有關,一是禁止捕撈后這里魚蝦更豐富了,二是筼筜湖治理后環境清靜,而且居民們愛鳥意識很強,讓鸕鶿更有安全感。 凌飛鶴建議,想讓鸕鶿“定居”筼筜湖,可以在水面上多投放一些浮排、木樁,供鸕鶿站立棲息,湖上的游船盡量遠離湖心島,與鸕鶿的覓食區保持一定距離,行人觀賞或者拍照,也應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喧嘩,以免驚擾鸕鶿。 【鏈接】 關于鸕鶿 大型水鳥 鸕鶿屬于大型水鳥,體長72-87厘米,體重大于2千克。通體黑色,頭頸具紫綠色光澤,兩肩和翅具青銅色光彩,嘴角和喉囊黃綠色,眼后下方白色,繁殖期間臉部有紅色斑,頭頸有白色絲狀羽。常成群棲息于水邊巖石上或水中,呈垂直站立姿勢。在水中游泳時身體下沉較多,頸向上伸直,頭微向上仰。 捕獵靠聽 鸕鶿的主要食物是魚類和甲殼類動物。捕獵時,它們會將腦袋扎在水里追蹤獵物,翅膀可以幫助劃水。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水域,它們就腳蹼和翅膀并用。能見度低的水里,它們往往會悄悄靠近獵物,然后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在昏暗的水下,它們一般看不清獵物,但借助敏銳的聽覺也能百發百中。捕到獵物后,它們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潛水冠軍 鸕鶿捕魚本領高超,快速潛泳在水中用尖端帶鉤的嘴捕捉魚類,自古就被人們馴養用來捕魚。在云南、廣西、湖南等地,仍有人馴養鸕鶿捕魚。它們最深可潛水19米,時間最長可達70秒,堪稱鳥類中的潛水冠軍。遇到大魚時,它們會二三只合力完成,有的啄頭,有的銜尾,把魚銜到船邊,讓漁民用網捕捉。 |
相關閱讀:
- [ 01-09]數千過冬鸕鶿飛來廈門覓食 遷移折射覓食環境變化
- [ 07-28]廈門:晚上溫度正合適 一米八蟒蛇進小區覓食
- [ 06-09]蟒蛇出來覓食被網困住 林業人員解救但受傷嚴重
- [ 12-09]3米長蟒蛇跑草莓園覓食 隨后被送往動物園寄養
- [ 01-12]夜宿金門鷺島"趕早" 鸕鶿成群至五緣灣"吃早餐"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