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海滄”再譜文明創建新篇章。(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臺風后,志愿者們到路邊扶起路上的樹木。
志愿者們紛紛深入海滄的各個街道潔凈家園。(記者林銘鴻攝)
悅讀福袋·傳遞愛走進海滄興旺社區。 (邱雅萍攝)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深受孩子喜愛。
廈門日報訊 (文/圖記者 薄潔(除署名外) 通訊員 林曉蕾)“一天內”主次干道基本搶通,“三天內”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七天內”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莫蘭蒂”臺風后,新老海滄人迅速擰成一股繩,海滄區11000多名黨員和兩岸義工聯盟的志愿者也奮戰在災后重建一線,“海滄速度”讓人折服。天災面前,海滄人展現了奉獻友愛的“海滄氣質”,彰顯了眾志成城的“海滄力量”,完美詮釋了文明城區的精神內涵。
城市承載文明,文明滋養城市。亮麗的文明底色,讓這座連續三屆榮膺“全省文明城區”稱號的新城更具魅力,日益聚焦海內外的目光。當前,全面建設“五大發展”先行區的海滄,正用獨特的“文明精神”與“文明氣質”,再譜文明創建新篇章。
【重長效】
雙管齊下
實現督查檢查“雙覆蓋”
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環境品質、人文意蘊等共同反映城市形象和城市發展水平。然而,文明創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久有效的堅持,建立文明創建工作長效機制勢在必行。
為了推進文明創建工作常態化,海滄區探索優化督查檢查機制,建立了專項督查組和“6+X”督查組“雙聯動”機制,實現督查檢查“雙覆蓋”,以問題為導向,糾查問題、解決問題。這種雙管齊下的督查檢查機制,不僅優化了工作流程,更提升了破解難題的能力水平,只要一發現問題,必須由責任單位牽頭解決,區創建辦全程跟蹤。海滄還引入“互聯網+”思維,建立了“文明創建工作群”,“6+X”相關部門(區委辦、區人大辦、區政府辦、區政協辦、區紀委、區委組織部+區委文明辦等)全部被納入其中,做到線上即時響應,線下聯動處置,讓“互聯網+”文明創建發揮出最大效能,及時發現、解決問題。
今年初,海滄區還率先實行區級文明創建暗訪制度,組建以區創建辦、區委新聞報道組等為成員的區級文明創建暗訪團,針對該區文明創建存在的短板問題,進行巡查暗訪,并將發現的問題以《督查通報》的形式進行曝光并督辦。這份《督查通報》還同時抄報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以及“6+X”督查組。查問題、抓整改、回頭看……今年以來,文明創建暗訪團組織各類暗訪檢查13次,成為助推文明創建工作長效常態的有力抓手。
【重提升】
以人為本
讓市民群眾共享創建紅利
創建為民、創建惠民——海滄區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把文明創建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上,真正使文明創建過程成為持續改善民生的過程,讓市民群眾共享創建紅利。
品質引領,城區環境持續提升。在海滄,“智慧城市”管理服務平臺正在全面拓展,城市管理體制也在不斷完善。除了對市容市貌、交通管理等展開攻堅戰,海滄區還致力打造優質的生活環境。海滄區街頭巷尾家喻戶曉的“文明小袋鼠”也成功升級,在全區推廣“文明小袋鼠·垃圾要分類”活動,深化垃圾分類減量試點工作,打造5條分類直運示范線路及9個試點社區,倡導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
創新推動,文明素養持續提升。110門特色課程、18項特色活動……在海滄,13個社區書院已然成為社區居民的精神家園。創新拓展社區書院平臺,采用開辦流動講堂、開設虛擬書院的“線下+線上”模式,滿足群眾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拓展,品牌傳承持續提升。作為2016“孝行海滄”公益季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佳孝道民星”和“優秀家訓”在海滄全區一經啟動,立即引起了熱烈的社會反響。“十佳孝道民星”和“優秀家訓”還走進海滄各個社區書院進行社區巡講、巡展活動,對孝心事跡進行網絡展播,累計瀏覽數超30萬人次,向社會傳遞“孝老愛親”的正能量,讓禮信孝廉的美德繼續傳承,讓每個人都以孝順為榮,以敬老愛幼為榮。
【重融合】
立足兩岸
加強志愿服務交流合作
26支隊伍,360多場次志愿服務活動,參與人數多達4.8萬人次……如此亮眼的成績來自海滄兩岸義工聯盟。自2014年10月12日,海滄區成立全國首個兩岸義工聯盟以來,品牌影響力不斷發展壯大。
海滄,立足兩岸志愿服務交流合作,讓這座活力新城更具勃勃生機。海滄兩岸義工聯盟已然成為兩岸同胞共享志愿精神的核心載體,建立“以臺胞志工為帶動,與專業社工機構合作,以義工為參與對象”的“三工聯動”模式,涌現出了“兩岸愛心”、“文明小袋鼠”、“悅讀福袋傳遞愛”等十多個特色項目。
融合發展,再注生命力。兩岸義工聯盟成立以來,海滄區還打造了“海滄兩岸義工交流合作工作室”和“海滄兩岸義工聯盟服務中心”,通過舉辦兩岸義工交流座談會,海峽兩岸優秀的公益理念在討論交流中融匯,提升凝聚力。在海滄自貿園區臺灣創業館,還設立了“兩岸義工聯盟實訓基地”,為入駐企業及兩岸創業青年提供自貿區政策解讀、業務辦理引導協助等服務。
在海滄大街小巷,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已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安全出行不違規、垃圾分類不落地、節儉用餐不浪費……在青礁慈濟宮、廈門兒童公園、嵩嶼碼頭等,“紅馬甲”手舉“‘八不’行為規范”宣傳牌,勸導不文明行為,倡導市民文明行為養成。來自榮獲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的海滄兩岸義工聯盟的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著身邊的人,成為海滄新城文明時尚符號之一。文明和諧、從善如流在海滄蔚然成風。
【品牌活動】
黨員志愿服務進社區
工作在單位、活動進社區、奉獻雙崗位——海滄區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讓黨員干部受教育,人民群眾得實惠,進一步凝聚了黨心民心,促進黨員干部作風的轉變,致力于實現在職黨員服務群眾“全天候”、“零距離”。
用腳板丈量民情,解決百姓身邊的小事、實事和社區的難事。活動開展以來,廣大在職黨員提出美麗鄉村建設、壯大村(居)集體經濟等微建議1800多條,參與無物業小區管理、綠地認養空間認管等微自治1600多次,開展潔凈家園、和諧鄰里等微志愿2900多次,滿足群眾微心愿2100多個。
一個黨員就是一支火炬,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防抗“莫蘭蒂”臺風期間,海滄區廣大黨員干部奮戰在一線,組建“黨員搶險隊”、“黨員突擊隊”、“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等150多支,真正做到哪里有災情,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志愿者”。
潔凈家園行動
全民動手,潔凈家園。穿上紅馬甲、戴上手套、拿起清掃工具——不論是黨員干部,還是居民、志愿者,紛紛深入海滄的各個街道、社區和農村,此時,他們變身為城區“美容師”,向“臟亂差”說不,用實際行動吹響了海滄區全面提升城區環境的號角。
扮靚城區環境,人人都是主力軍。打掃環境衛生,清理垃圾死角,修剪樹木花草,疏通管道淤泥,維護道路保潔……在潔凈家園行動中,區直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來到村居一線,營造干凈整潔的生產生活環境。
“莫蘭蒂”災后重建中,海滄區各界也充分發揚主人翁意識和無私奉獻精神,不等不靠、自救互助,積極開展防臺救災,讓轄區內的生產生活秩序得以恢復。海滄區機關黨員干部走進村居,與廣大群眾一同開展潔凈家園行動,清整殘余、裝扮家園,為早日恢復家園環境,出自己的一份力。文明創建,人人參與,人人受益,這也是海滄新城越來越美的內核所在。
悅讀福袋·傳遞愛
一本本圖書有了“生命”,通過“悅讀福袋·傳遞愛”活動,“飛”到需要的人的身邊。海滄區以互動閱讀為紐帶,開展“悅讀福袋·傳遞愛”活動,在全區倡導紙質閱讀、親子共讀,在傳遞閱讀中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悅讀福袋·傳遞愛”活動由海滄陽光書店負責人陳雅勤發起,海滄區委宣傳部、文明辦、教育局等部門聯合主辦,海滄陽光書店承辦。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到傳遞圖書的隊伍,福袋傳遞活動也從學校延伸到了社區,一些愛心企業也加入到捐贈福袋的行列。
“悅讀福袋·傳遞愛”已經基本實現了海滄城區范圍內各個社區、學校、公共場所的全覆蓋,海滄區居民圖書借閱量在近年來每年增長7.8%。
興旺社區“微自治”
讓居民做主,引導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海滄新陽街道興旺社區探索打造自治品牌,創建全省首個“居民自治孵化器”——“四民家園”(民生傾聽室、民情調查隊、民智議事廳、民心服務站),建設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居民協商共治的新模式,著力打造“微笑社區”品牌。
“微自治”也增進了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微自治”開展以來,興旺社區舉辦自治議事活動17場,議事35項,推動解決27項;組織開展“特色之家”活動39場次,參與群眾5600多人次,實現了社區事務居民理的共治格局。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2011年—2015年,海滄區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第一名。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海滄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視。近年來,海滄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張名片,基本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傳統文化氛圍。
踐行朱子家訓,展示美好品德。在朱子文化進校園中,讓學生通過學習朱子家訓,充分體踐認知傳統道德標準的魅力。
海滄區還開展了文明禮儀進校園、誠信教育進校園、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民族器樂進校園、書法教育進校園等“六進校園”活動。
【榮譽榜】
●海滄兩岸義工聯盟獲評全國100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兩岸義工聯盟品牌活動“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獲評全國100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海滄兩岸義工聯盟成員單位——兩岸陽光故事家族獲“中國社會創新獎”十大優勝獎
●海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獲“全國心理助人與社會工作服務站”、“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示范站”稱號
●長庚醫院志愿服務驛站獲“全省志愿服務示范驛站”
●近年來,多名海滄人榮登“福建好人榜”:“見義勇為好人”蔡志揚、高強、陳壩欽;“誠實守信好人”鄭金泉;“敬業奉獻好人”謝淑美、洪清山;“孝老愛親好人”張翠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