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富多彩的展覽吸引市民前往參觀。 開始打造屬于廈門的美術館 李憶敏說,徐里是他進入美術領域的“引路人”,此后,他長期關注美術,并開始打造屬于這座城市的美術館。這便是后來的中華兒女美術館。 “美術館的前身,是廈門市的漁商碼頭,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李憶敏說,2004年,數位旅居海外的閩籍藝術家在實地考察之后,聯名向市政府提議,保留此棟建筑并改建成美術館。李憶敏說,廈門是港口城市,先有港,后有市,將帶有明顯城市印記的老建筑改建成藝術場館,是城市改造的先進理念。后來,廈門市政府領導予以采納,并委托李憶敏所在的中華兒女榮譽董事會籌建并運營。2006年12月,籌備三年的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開館。 美術館建成后,李憶敏的抱負開始得以施展。“城市不缺藝術,缺的是高雅的藝術,以及高雅藝術交流融匯的平臺。”李憶敏說,在他眼中,打造一家接地氣、活態型、差異化的美術館,尤為重要。為此,他策劃了“丹青家傳”系列展覽。截至2014年12月,馬常利、孫滋溪、鮑加、邵晶坤、宋惠民、郭紹綱、白羽平、蘇高禮等多位名家參加了展覽。 同時,美術館還引進微風樂集、犀牛故事、琥珀書店等,都成為廈門業界頗有名氣的文創業態,“他們與美術館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 近年來,李憶敏還將目光投向了“美育”方面。在他看來,“美盲”比“文盲”更可怕,當前我國的美育尚在萌芽階段,中國人還沒有養成去美術館的習慣,他希望通過美術館提升市民的“美育”。 為此,李憶敏打造了“面對的力量”影像系列展映,它的主要載體是以紀錄片為主的多媒體藝術,包括微電影等。迄今為止,已推出《歸途列車》《鄉村中國》《俺爹俺娘》(試映)及《烏坎》,受到廣泛歡迎。 他還打造了“館校聯動”計劃,與海滄區教育局合作,帶動當地的孩子們走進藝術家工作室,與知名藝術家面對面交流。 在美術推廣與教育方面,李憶敏想做的還有更多。未來,他計劃打造“美術館之友”,與廈門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全方位的美育,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
相關閱讀:
- [ 12-06]省氣象局組織參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展覽
- [ 12-06]省監獄管理局組織參觀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展覽
- [ 12-05]省科協組織黨員干部參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展覽
- [ 12-05]省投資評審中心組織參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展覽
- [ 12-02]省統計局參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展覽
- [ 12-02]省僑辦組織參觀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展覽
- [ 12-02]省民宗廳組織參觀紀念紅軍勝利80周年大型展覽
- [ 12-02]省食藥監局參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展覽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