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綜合管廊成為外地城市學習借鑒的范本
【六大率先】
在國內率先總結并大規模采用預制拼裝法進行綜合管廊建筑施工
率先試點雨污水管和燃氣管入廊
率先引入社會資本,采用PPP模式參與建設管理
率先將弱電管線融入地鐵現有斷面空間
率先試行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制度
率先出臺管廊技術規范
廈門日報訊(記者 殷磊)地下綜合管廊是專為各種管線打造的“公寓”,通過集中收納、統一管理,保護好城市“生命線”,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從而提高城市宜居度和承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始終把它作為推進城市轉型發展,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實。去年4月,廈門被列入全國首批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后,在市市政園林局的統籌協調下,管廊建設工作更是突飛猛進,取得了豐碩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總結出可以推廣復制的“廈門模式”。
目前,廈門已經形成了集投融資、規劃設計、技術咨詢、施工、預制、運營管理為一體的綜合管廊“一條龍”全產業鏈,不僅為本地的綜合管廊建設、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抓住機遇大膽“走出去”,憑借先行先試積累的豐富經驗到全國市場“掘金”。
“六大率先”被住建部點贊
11月9日下午,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考察團來到集美新城核心區地下綜合管廊。一走進管廊,考察團成員就發出嘖嘖贊嘆。他們舉起手機、相機連連拍照,還不停地向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拋出各種問題,詳細了解廈門地下綜合管廊的設計思路、管理辦法及運營維護模式。隨后,考察團還趕赴翔安新機場片區,參觀正在建設中的綜合管廊,聽取了廈門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投融資模式等方面的介紹。這是今年以來廈門綜合管廊迎來的第107個外地考察團。
今年5月,住建部組織專家對全國第一批試點綜合管廊建設的城市進行年度的績效評價,評價結果廈門位居第一。今年8月,住建部在廈門召開全國城市地下管廊建設工作座談會,點贊推廣“廈門模式”。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把廈門綜合管廊的先進經驗總結概括為“六大率先”:在國內率先總結并大規模采用預制拼裝法進行綜合管廊建筑施工;率先試點雨污水管和燃氣管入廊;率先引入社會資本,采用PPP模式參與建設管理;率先將弱電管線融入地鐵現有斷面空間;率先試行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制度;率先出臺管廊技術規范。
市市政園林局副局長黃志華指出,始終用心思考,深入觀察,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是“廈門模式”得以形成的根本。早在2005年,建設翔安海底隧道時,廈門就開始了綜合管廊配套的探索。在2007年開始的湖邊水庫片區結合島內舊城改造中,廈門修建了全省首條城市干支線綜合管廊。廈門并沒有滿足于當上“第一”,而是通過先行先試不斷形成亮點和特色。
形成綜合管廊全產業鏈
12月3日,市管廊辦舉辦培訓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各區、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以及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授課,通過政策解讀、技術解析,闡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內涵,加深理論認識,加強實際操作。專家在會上指出,從“管廊建設的傳統建造階段”向“管廊生產的工業化階段”轉變,已成為我國管廊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這將是未來管廊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它將大大減少管廊建設對現代城市的影響,有利于提高建設質量,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提高管網安全系數。而廈門的綜合管廊建設,正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當先鋒、打頭陣。廈門的綜合管廊已經形成了規劃設計、技術咨詢、施工、投融資、運營維護等產業鏈的完整閉合,這是管廊生產工業化的基礎。
記者從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結合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實踐,廈門先后培養了一批作風硬、業務精、完成任務好的設計、施工、建設和管理隊伍,培育了一批專業化的預制拼裝施工企業與施工管理企業。更重要的是,廈門市堅持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逐步探索和建立一套體現廈門特色的建設、運營、管理機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為規范有序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
2015年,我國69個城市在建的地下綜合管廊,約1000公里,總投資約880億元。2016年,167個有綜合管廊建設任務的城市開工建設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總投資近2000億元。綜合管廊的市場廣闊宏大,廈門綜合管廊企業利用先行先試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完善體制,正積極開拓外埠市場。
專家指出,綜合管廊企業的競爭中,運營維護的經驗,顯得非常珍貴。因為國內綜合管廊建設起步較晚,具有運營維護經驗的單位很少。而這正是廈門綜合管廊開拓市場的優勢所在。
廈門在國內率先實行綜合管廊企業化運營管理,于2014年4月組建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管廊公司”),對全市綜合管廊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通過“政府扶持、企業運作”的模式,逐步推動綜合管廊建設與管理的多元化和市場化。
雖然廈門管廊公司成立只有兩年多,但是廈門的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已經有了10年的實踐經驗。在這10年中,廈門對綜合管廊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及收費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先后出臺了《關于城市綜合管廊規劃設計的規劃指引》、《廈門市城市綜合管廊管理辦法》、《綜合管廊收費標準》、《關于加快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綜合管廊建設的制度“硬約束”。今年,市市政園林局、市建設局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還聯合發布了《廈門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試行)》,不僅為廈門今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維護提供了技術標準和規范,更為全國綜合管廊的發展提供了可示范、可借鑒、可推廣的樣板。這些,都為廈門管廊公司開拓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長沙、合肥、杭州、平潭、景德鎮、成都……目前廈門管廊公司在工程建設、運營維護、技術咨詢等方面的業務已經拓展到全國多個城市。
【鏈接】
廈門率先總結出
預制拼裝法工藝
把干線綜合管廊的主體結構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在工廠預制,然后運到施工現場,動用架橋機或吊車,像串冰糖葫蘆一樣,把這一段段拼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管廊。這種施工工藝名為預制拼裝法。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縮短施工周期,它的工期只有傳統現澆工藝的一半。這種工藝還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質量,具有減少施工擾民,節約材料、節能環保與降低排放的優點。廈門在全國率先總結出了這套完善、成熟的綜合管廊施工工藝,并且大規模地運用在管廊建設中。
2007年,廈門就在湖邊水庫片區綜合管廊的施工中探索預制拼裝工藝,其中490米采用了這種工藝進行施工。隨著技術不斷成熟,2009年,集美新城核心區綜合管廊施工中開始大規模采用這種先進工藝,預制拼裝施工的管廊長度達到7公里,占比達90%。2015年,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基本實現全部應用預制拼裝工藝,長度達10公里。
廈門管廊公司負責人介紹,廈門的預制拼裝工藝臻于完善,還形成了相關技術標準和上下游產業鏈,有效帶動了裝配式建筑業、裝配設備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