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掃二維碼 可查果蔬“身份證” 廈門市農業局積極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 工作人員現場檢查合作社檢測記錄及生產檔案。 農產品檢測人員現場交流經驗。 貼有可追溯標識的農產品。 農產品生產安全事關民生。菜籃子和米袋子,既關系到農民增收,又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市農業局積極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通過科技創新加強農產品源頭治理和過程管控,既有效提升了廈門市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了市民的“餐桌安全”,又實現了產品的優質優價,進一步推動農民增收。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林雯 圖/市農業局提供) 2016年度考核優秀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名單 (考核對象不包含2016年新建追溯點) 搭建可追溯平臺 推動農產品安全生產 在元初超市,用手機掃一掃部分蔬菜水果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它們的“身份檔案”便一目了然——從播種開始,農產品在施肥、打藥、灌溉、采收、農殘檢測、銷售過程中的信息被全程記錄在案。 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試中心還會把對企業的巡查監管、產品抽檢信息上傳至廈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對企業信用等級進行綜合評定。消費者可掃描二維碼查詢到產品的所有檔案信息。此外,消費者還可通過網絡等不同途徑,輕松對所購農產品的“身份”進行查詢。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轉變,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也日益提升。如何讓老百姓吃上健康營養、質量安全的放心農產品,是擺在各級農業部門面前的一道重大考題。針對上市農產品生產無記錄、產品無包裝標識,發現問題產品難以責任追溯的情況,2011年,市農業局著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工作,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發建設了廈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首批優先選擇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青云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4家生產基地開展追溯試點運行工作,實現農產品“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產品可追溯,責任可追究”,通過信用評價體系將生產者、消費者及政府監管部門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試點取得成功后,可追溯體系在全市范圍全面鋪開,截至2016年10月,全市已建成61個追溯點,產品涵蓋蔬菜、水果、食用菌等293種種植業農產品,產地面積達31134畝,市級以上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也全部納入系統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廈門的這一創新監管創舉得到了農業部的肯定,相關經驗還寫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創新與實踐》一書。 |
相關閱讀:
- [ 11-18]退休工程師用果蔬自制"洗潔精" 去污力強無污染
- [ 10-25]漳州出口果蔬制品突破1.3億美元
- [ 10-17]秋天吃啥最養生?盤點最給力的時令果蔬
- [ 09-06]輕斷食果蔬汁 斷的是脂肪還是命
- [ 09-06]專家:防范慢性病,果蔬進餐盤
- [ 09-05]美健身教練自制果蔬料理火爆網絡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