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明基因在思明人血脈中根植流淌
福建日報訊(鄧豆豆)周末跟隨沈雅玲走進養老院,一直以為她是某位老人的家屬:沈雅玲輕車熟路地找來小板凳,坐在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面前,仔細地為其剪起指甲。
其實沈雅玲與老人們并沒有血緣關系。她就是在閑暇時間前來陪陪老人,讓他們高興,為女兒做個榜樣,自己收獲一份助人的快樂。
什么是文明?有人說是一種風氣,一種美德。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關于“文明”的答案。在沈雅玲看來,文明就是把老人當作親人一樣照顧。
思明區,是我省最早榮獲“文明城區”桂冠并連續四屆“衛冕”的老牌文明城區之一。她的文明面貌,不乏硬件建設所塑造的文明之形,也不乏大街小巷干凈整潔的文明之神,更不乏全民志愿的文明之魂。
還記得嗎?每一次自然災害來臨,居民們都齊心協力共建家園;一年四季,“紅馬甲”義工們活躍在街頭巷尾倡導有序出行;面臨提升改造,商家們齊齊自覺維護房前屋后的綠化及環境衛生……當志愿服務已成為社會風尚,當崇德向善已成為自覺追求,思明的城市文明就不再停留在不闖紅燈、不隨地吐痰的初級狀態,而是成為根植于血脈中的DNA,推動著這座城市在幸福中加速前行。
美好家園我呵護
溪頭下民宿協會秘書長岳紅春最近又開始忙碌起來。她把經營的民宿“艾尚雅”開辟出一個茶話室,今后溪頭下的商家們就能在里面暢談經營理念,共話美好家園。
溪頭下是思明區濱海街道黃厝社區的一個自然村,面積僅為0.13平方公里,但卻是廈門最佳觀海景點之一。
這兩年來,思明區濱海街道牽頭對溪頭下進行改造提升,村里許多養雞養鴨和放糧草農具的舊屋,搖身一變成為時尚浪漫的婚紗攝影店、特色民宿和精品咖啡屋;沙土小路變身紅色瀝青路面,石頭墻被改造成流水瀑布,水珠滴落在池塘中的荷花上,正應了“碧玉搔頭落水中”的景兒……如今,溪頭下已形成了一條以婚紗攝影為主導的、上下游產值超過10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鏈。
環境提升的直接受益者是商家和居民。但他們卻拒絕“坐享其成”,而是成為溪頭下的“守護者”。
就拿岳紅春來說,為了扮靚庭院,她前后已投入10多萬元,“為了溪頭下更美,值!我們都很看重環境,這不僅關系到我們自身的發展,也與溪頭下的未來緊密相連。”岳紅春說。此前,溪頭下民宿協會在所有38家主題客棧發起“車不入村”的號召,所有民宿經營者步行進村,為游客和村民讓道。
溪頭下最大的婚攝攝影基地后古婚紗攝影從自身做起,號召員工不亂扔煙頭,每天清掃路面,保證村貌的整潔。在商家們的帶動和自覺維護下,溪頭下已逐漸撤去了垃圾桶,改為垃圾車定時收取,垃圾不落地已成為全村人的共識。
有別于其他旅游景區商家和租戶間常見的摩擦,溪頭下有自己的“村規民約”,每當有矛盾,大家都會找個中間人進行調節,鄰里關系十分融洽,而這也形成溪頭下獨特的社區精神文明準則,成為溪頭下發展的內在動力。
67歲的陳慶福每天都要回溪頭下一趟,這不單純是為了看望老母親,他說,更重要的任務是和其他23名老人一起巡邏村子——2015年,在溪頭下黨支部書記蘇長海等老人的帶頭下,溪頭下老人協會成立了督導隊。每天,你都能看到村子里,有一支佩戴著紅袖章的老人們輪班在社區進行安全、衛生、交通等方面的巡邏。“我們想給子孫后代做好榜樣,自己的家園要靠自己來守護。”蘇長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