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明基因在思明人血脈中根植流淌
福建日報訊(鄧豆豆)周末跟隨沈雅玲走進養老院,一直以為她是某位老人的家屬:沈雅玲輕車熟路地找來小板凳,坐在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面前,仔細地為其剪起指甲。
其實沈雅玲與老人們并沒有血緣關系。她就是在閑暇時間前來陪陪老人,讓他們高興,為女兒做個榜樣,自己收獲一份助人的快樂。
什么是文明?有人說是一種風氣,一種美德。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關于“文明”的答案。在沈雅玲看來,文明就是把老人當作親人一樣照顧。
思明區,是我省最早榮獲“文明城區”桂冠并連續四屆“衛冕”的老牌文明城區之一。她的文明面貌,不乏硬件建設所塑造的文明之形,也不乏大街小巷干凈整潔的文明之神,更不乏全民志愿的文明之魂。
還記得嗎?每一次自然災害來臨,居民們都齊心協力共建家園;一年四季,“紅馬甲”義工們活躍在街頭巷尾倡導有序出行;面臨提升改造,商家們齊齊自覺維護房前屋后的綠化及環境衛生……當志愿服務已成為社會風尚,當崇德向善已成為自覺追求,思明的城市文明就不再停留在不闖紅燈、不隨地吐痰的初級狀態,而是成為根植于血脈中的DNA,推動著這座城市在幸福中加速前行。
美好家園我呵護
溪頭下民宿協會秘書長岳紅春最近又開始忙碌起來。她把經營的民宿“艾尚雅”開辟出一個茶話室,今后溪頭下的商家們就能在里面暢談經營理念,共話美好家園。
溪頭下是思明區濱海街道黃厝社區的一個自然村,面積僅為0.13平方公里,但卻是廈門最佳觀海景點之一。
這兩年來,思明區濱海街道牽頭對溪頭下進行改造提升,村里許多養雞養鴨和放糧草農具的舊屋,搖身一變成為時尚浪漫的婚紗攝影店、特色民宿和精品咖啡屋;沙土小路變身紅色瀝青路面,石頭墻被改造成流水瀑布,水珠滴落在池塘中的荷花上,正應了“碧玉搔頭落水中”的景兒……如今,溪頭下已形成了一條以婚紗攝影為主導的、上下游產值超過10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鏈。
環境提升的直接受益者是商家和居民。但他們卻拒絕“坐享其成”,而是成為溪頭下的“守護者”。
就拿岳紅春來說,為了扮靚庭院,她前后已投入10多萬元,“為了溪頭下更美,值!我們都很看重環境,這不僅關系到我們自身的發展,也與溪頭下的未來緊密相連。”岳紅春說。此前,溪頭下民宿協會在所有38家主題客棧發起“車不入村”的號召,所有民宿經營者步行進村,為游客和村民讓道。
溪頭下最大的婚攝攝影基地后古婚紗攝影從自身做起,號召員工不亂扔煙頭,每天清掃路面,保證村貌的整潔。在商家們的帶動和自覺維護下,溪頭下已逐漸撤去了垃圾桶,改為垃圾車定時收取,垃圾不落地已成為全村人的共識。
有別于其他旅游景區商家和租戶間常見的摩擦,溪頭下有自己的“村規民約”,每當有矛盾,大家都會找個中間人進行調節,鄰里關系十分融洽,而這也形成溪頭下獨特的社區精神文明準則,成為溪頭下發展的內在動力。
67歲的陳慶福每天都要回溪頭下一趟,這不單純是為了看望老母親,他說,更重要的任務是和其他23名老人一起巡邏村子——2015年,在溪頭下黨支部書記蘇長海等老人的帶頭下,溪頭下老人協會成立了督導隊。每天,你都能看到村子里,有一支佩戴著紅袖章的老人們輪班在社區進行安全、衛生、交通等方面的巡邏。“我們想給子孫后代做好榜樣,自己的家園要靠自己來守護。”蘇長海說。
向上向善我參與
張美珠在海龍小區生活近20年了,不久前,她拆除了家里的紗窗。“小區越來越干凈,蒼蠅蚊蟲幾乎沒有了,裝紗窗干啥呀!”
小區變化源于2015年3月中旬,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和南普陀寺一起發起的“善心善行365”活動,該活動在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過街走斑馬線”“車輛不亂停放”“公共場所不吸煙”“垃圾不落地”“愛護公共設施”“文明遛狗”等六類公共文明準則。“這些都是能隨手做的,很簡單。”張美珠說,“現在小區不再設置垃圾桶,實行定時定點回收垃圾,我們主動配合還可積分兌換獎品。家園干凈,大家都受益了。”
思明區對文明的追求沒有止境。在這場向上向善的活動中,沒有統一服裝、沒有統一時間、沒有統一安排,可以靈活地根據自身特點與所長開展文明活動。
只有0.33平方公里的文藝小漁村曾厝垵,每天至少產生40噸垃圾,高峰時更是達到65噸。“善心善行365”開展后,曾厝垵文創會、曾厝垵業主協會和思明區義工協會共同成立文創村志愿服務工作站,這支擁有100多名志愿者的隊伍,與每家商戶相約自查“門前三包”,并分成小隊深入小漁村的各角落,發放倡議書,同時為游客分發小袋子,勸導游客垃圾不落地。曾厝垵文創會理事長寧軍說:“接下來,我們還會在垃圾桶上畫上曾厝垵獨有的善心善行標語,讓每位游客都文明自覺。”
“道聲同志請注意,社會公德要牢記。遵章守法講規矩,凡事請勿太隨意……”每周六,一曲快板《請勿隨意》就在輪渡響起,本地人聽著親切,外地人聽著好奇,仔細聽著,都變成了感動。寫這首快板的人是思明區資深義工藍永生大爺。“雖然我普通話不是很標準,但也是為城市文明盡一份力。”藍大爺說。
“善心善行365”,“365”不僅是指一年的365天,還指365天每天都有好人。
上海游客王小姐一家3月來到廈門旅行,在要飛回上海的當天,卻不小心把背包落在步行街的椅子上,里面有錢包、身份證、手機等重要物件,她立刻趕回原地尋找。
看到心急如焚的王小姐,中山路保潔員,也是“善心善行”一員的劉清育立即走上前,問道:“你是不是在找包?”經確認后,劉清育把包還給王小姐。
王小姐拿到失而復得的包,激動不已。面對王小姐欲回報的盛情,劉清育拒絕了,他說:“以前我父親丟失物件時也曾受人幫助。”王小姐感動地說:“真是善心善行,一棒接一棒。我回去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告訴親朋好友。”
防抗災害我加入
來自英國的Hannah,在思明官任社區住了5年了,習慣了這里的一草一木,Hannah就把思明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每當官任社區有舉辦英語角、國際慈善主題文化節等活動,Hannah必定參與其中。現在,Hannah又忙著采購巧克力和糖果,準備送給英語角的孩子們。
用Hannah的話來說,“自己從前并沒有意識到對這片土地愛得如此深沉。”
9月15日,全球最強臺風“莫蘭蒂”掠過臺灣南部海域,以最大陣風
17級以上的威勢直撲廈門。經過4個多小時的肆虐,廈門樹倒了、路堵了、水停了、電斷了、有人受傷了……
“那晚我一夜未眠,聽著窗外呼呼的風聲,好擔心外面的樹木花草,也好擔心我的鄰居朋友們。”第二天天剛擦亮,Hannah和未婚夫Christian就通過官任商圈商家聯盟協會的微信群,報名成為重建家園的志愿者。
他們肩扛長近5米的粗壯樹干,齊心協力將其抬到路邊。他們自帶電鋸、手套、畚斗等工具,剪枯枝,掃落葉,讓原本樹干縱橫的道路變整潔了許多。“其實那時候還很熱,”Hannah回憶,“但看到家園被毀壞,哪還顧得上熱呢?”
事實上,不僅是Hannah和Chris?tian,有著“小聯合國”之稱的官任社區,在“莫蘭蒂”期間真正展現了“文明無國界”的精神面貌。
據了解,“莫蘭蒂”期間,官任社區內的主次干道上的樹木被刮倒了116棵,8部車不幸被砸中。來自印度、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外國友人與居民志愿者,都成了重建家園小分隊的一員。來自印度的John說:“大家一起做,社區才能重現原本文明美麗的面貌。”
如果說,“莫蘭蒂”以它的洪荒之力把廈門一時吹成了“灰色”,而文明思明,則用滿城的“志愿紅”還以顏色。
家住楓丹雅苑的陳奶奶,看到小區里到處是志愿者在清掃樹枝,馬上拿著掃把走出家門清掃。一席藍色洋裝、頭戴禮帽的陳奶奶迅速成為網紅,被贊譽為“年齡最大、顏值最高、氣質最美”的志愿者;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共組織約600多名志愿者參與防抗臺風工作,那些彎腰勞作的身影,那些扛樹的堅實的肩膀,共同構筑了廈門最亮麗的風景線;巡司頂社區的居民把自家變成“小區供水站”,陽臺山社區居民主動加入應急搶救隊一起清理倒伏的樹木和雜物……
最美的風景是人。災害過后的文明行動、文明升華,盡顯一座城區的文明素養、文明積淀。臺風過后的“十一”黃金周,思明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12.68萬人次,占廈門市總接待人數的74.72%,在國內自由行旅游目的地排行榜中依然進入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