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漢一開始不太情愿。
最后決定嘗試“搬家”。
踏上“搬家”路。
工作人員發放御寒棉被和食物。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廖閩瑋 圖/記者林銘鴻)天氣忽冷忽熱,入冬之后的天氣似乎沒有真正冷下來。但前一段時間的夜晚,寒風陣陣,走在街頭總忍不住縮脖子、快走幾步。
一卷草席、一床棉被、一根木棍,是他們的“標配”,天橋下、涵洞中、地下通道里,是他們的棲身之所——寒夜里有這么一些流浪漢,還在街頭逗留。近日,廈門市救助管理站啟動“寒冬送暖行動”,在天氣漸冷的時節,將露宿街頭的流浪漢們接到救助站內“過冬”,本報記者連續兩次跟隨救助站一同參與到“寒冬送暖行動”中,寒夜里的這些溫暖,需要莫大的耐心,才能真正送達。
本報與救助站也聯手發起征集,如果您看到流浪漢在街頭,可以撥打本報熱線,我們將繼續一起行動,救助這些深夜街頭的逗留者。
第1個故事
他進了救助站:被20分鐘的勸說打動
地點:眼科醫院門前天橋下
晚上8點半,記者隨救助站工作人員出發,探訪了輪渡、鷺江道附近的幾處地下通道,沒有見到流浪漢。救助站仲紀坤副站長說:“原本這些地方有流浪漢打地鋪,近日來我們一直在勸導?!?/span>
晚9點左右,眼科醫院前的天橋下躺著一個流浪漢。男子五六十歲,躺在一床鋪蓋里。工作人員與他交談得知:男子姓王,1958年出生,合肥人。老王說,自己沒有家人,1976年就開始流浪了,來廈門后靠撿破爛和乞討,露宿街頭過了多年。
工作人員邀請他到救助站居住:“救助站里免費吃住,總好過在街頭吹風,還饑一頓飽一頓的吧?”老王卻拒絕:“哪有這種好事?肯定是騙局。”老王透露,30多年的流浪生涯中,自己也曾有幾次攢了點小錢,有機會擺脫流浪生涯,可惜都被騙子給騙走了。
這時,仲紀坤發現老王半邊身子總是僵硬著,便關切地問:“您身子怎么啦,病了嗎?”老王說,這是1999年得腦血栓留下的后遺癥。仲紀坤又勸道:“想必您的后遺癥是缺醫少藥,治療不及時留下的吧?您到了救助站,不僅吃住都不愁,若病了也有藥。您說擔心被騙,就親自跟我們去看一眼,到底是不是騙您?”經過仲副站長和工作人員們近20分鐘的勸說,老王終于下定決心:“行!大不了我再上一回當!”拿起拐棍,跟著工作人員上車了。
第2個故事
他沒進救助站:“誰來請我都不走”
地點:廈禾路
一行人繼續前行,廈禾路一餐廳門邊躺著一個流浪的老漢。老漢須發俱白,看起來七八十歲了,面對工作人員,顯得很有戒心,拒絕透露自己的姓名、年齡和籍貫,只說了自己要去漳州,但意外遺失路費,已在廈門流浪了19天。
工作人員勸導老人說,夜間風大,請老人到救助站暫住一晚,若老人要前往漳州,第二天可以幫忙買好車票,但老人執意拒絕,一屁股將自己牢牢“釘”在地上,工作人員拉也拉不起來,老人甚至對工作人員露出兇相,大呼:“誰來勸我也不走!我就是不離開這!”
仲紀坤對記者說:“我們救助站的救助行動,都是秉持自愿原則,受助者來去自由,我們無法強迫。因此,遇到這種比較頑固的流浪者,工作人員有時也是一籌莫展?!苯胄r的苦口婆心,最終付諸東流,老人鐵了心不愿隨工作人員前往救助站。工作人員只好給老人留下一些泡面、礦泉水,和一床棉被,避免老人挨餓受凍,同時留給老人一張指引卡,上面寫著廈門市救助管理站的地址和聯系電話,并在離去前再三對老人說:“若是想要到救助站來,可以按卡面上的地址自行前往,也可以給救助站打電話,或直接撥110、120也可以?!?/span>
第3個故事
他就來“認個門”:“回去收拾再來”
地點:火車站附近
晚上10點多,一行工作人員來到了火車站假日商城。工作人員熊權說,這商城后面有一個區域,原來有一些違章搭蓋建筑,成了一些流浪漢的臨時居所,后來違建拆除了,但這個“據點”已經保留了下來,不時會有流浪漢在此處聚集。
當工作人員到達時,這里果然有兩名流浪漢,經過工作人員的勸導,其中一名流浪漢表示愿意前往救助站,另一人則拒絕了。工作人員了解到,愿意前往救助站的這名流浪漢姓郭,江西人,今年51歲。老郭說,自己是在廈門打工的,做些裝卸、搬運的活,由于最近工作不順利,無錢租房,只得露宿街頭。
可到達救助站,工作人員為老郭安排好了鋪位,老郭拿著泡面坐在床上時,卻臨時“變卦”了。這時已經過了晚上十一點,老郭又找到工作人員說,自己要“回家去”,他的理由是,自己的“家當”都還沒收拾,今晚先回去收拾一下,今天自己已經“認過門”了,可以明天再過來。
工作人員勸說道:“這么晚了,已經沒有公交了,您走回去多累呀,不如先住一晚,明早再回去整東西吧?”然而老郭執意要走,本著“來去自由”的原則,工作人員只得同意,并對老郭說:“明天如果沒地方住,就再過來,同時也可以多帶一些同伴來,這里的條件你也親眼見到了,回去和其他流浪者說一說,盡量勸他們過來吧,別在外面挨凍了?!?/span>
另1個故事
他20天輪班5次:“多幫一個是一個吧”
工作人員熊權說,“寒冬送暖行動”開始后,自己已經輪班5次,都是夜間9點或10點左右,與三四名同事一起驅車出發,勸說市內流浪者,每次行動都要持續至少兩三個小時。
“有些流浪者比較好溝通,愿意接受救助,但有些就比較頑固了?!毙⌒苷f:“有些流浪者戒心較重,不僅不接受我們的善意,還把我們贈送的物資丟棄掉。還有些流浪者喝醉了酒,甚至會對救助站工作人員惡語相向,有時候還試圖動手,我們只得報警?!?/span>
“但是我們還是每晚都出動,遇到流浪者,就先勸導他進入救助站居住,有困難的,比如要辦理身份證、或者購買車票返鄉等,我們也都會幫忙?!毙⌒苷f:“若實在不愿意,我們也會留下一些物資和聯系卡。眼看入冬了,我們還是希望盡量多幫助一些流浪者,多幫助一個是一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