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景點 軍事禁區變旅游勝地 基礎交通設施逐步跟上,廈門的旅游業者也在開辟新景點的路上奔波。回憶起當年那個“軍事禁區變旅游勝地”的故事,彭一萬頗為興奮。 1984年初,廈門市旅游局將開放胡里山炮臺為旅游景點的建議向市委、市政府作了匯報,并獲得支持,隨即與駐軍進行商談,很快就得到福州軍區的批示。 當年6月,廈門市旅游局從駐軍某部手中接管了胡里山炮臺,辟為旅游點。時任福州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的林拓同志還專程到胡里山炮臺指導工作,對彭一萬說,“胡里山炮臺不但要辦成旅游點,還要辦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這讓彭一萬深受觸動,他開始和同事們收集有關的文字、圖片與實物等資料,并多次邀請部隊和地方領導、專家、學者參與研討論證。這處保存有中國最完整的清代炮臺、城堡、兵營及中國乃至世界之最的克虜伯大炮的景點,就此揭開軍事禁區的神秘面紗,走進百姓生活中。 后來,在一代代特區建設者的努力下,廈門的旅游景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形成了廈門二十景等諸多名景點。前年,又評選出廈門新二十四名景,成為一張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強化特色 景觀呈現中西文化交融 歷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廈門旅游業在發展中也始終沒有忘記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彭一萬認為,在歷史發展中,廈門形成了“閩南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生態文化”四種主流文化,“廈門是近現代中西多元文化薈萃的城市”,而這也體現在廈門文化景觀的保存與營造上。 胡里山炮臺的花崗巖城墻、紅磚建筑、三合土極富閩南特色,德國造克虜伯大炮又代表著西洋文明;被稱為“琴島”的鼓浪嶼,則是“萬國建筑博覽島”,匯集了眾多的音樂、美術、建筑、園林;再看集美學村的嘉庚建筑,“穿西裝、戴斗笠”就更是中西文化交融匯聚的重要體現,同時,依山傍海、廣征博引的建筑風格也是廈門人愛國愛鄉、開放包容文化品格的展現。而這些建筑物,如今都完好地保存下來,成為一代代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同時,廈門也保留了眾多對臺、對僑的閩南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生態文化特色,得到了多方肯定。 35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建設蓬勃發展,來廈旅游的人數屢創新高。彭一萬認為,這也得益于廈門特區建設中戰略規劃指引,從建設機場到制定廈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廈門的特區建設者善于從全局的高度、長遠的視野來推進廈門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同時,廈門非常重視吸納、引進和培養人才,這是特區建設中關鍵的關鍵。 彭一萬認為,廈門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座“智慧城市”,用所吸收到的知識、信息、技術,來觀察、分析、解決自身的問題;作為中西文化交匯地、改革開放最前沿、立體交通樞紐點的廈門,也一定會張開雙臂,熱情擁抱更多前來欣賞其魅力的人們。 |
相關閱讀:
- [ 11-02]廈門鼓浪嶼旅客航線全面復航 所有景點恢復迎客
- [ 10-20]“海馬”預計明下午廣東沿海登陸 廈沿岸景點關停
- [ 10-03]廈門市景點災后恢復迅速 國慶節新人扎堆拍婚紗照
- [ 09-21]廈門鼓浪嶼重新對游客開放 部分景點仍暫時關閉
- [ 09-14]廈門全市將在14日中午12點前關閉全部濱海旅游景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