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 發力直郵求突破 剛起步還需磨合 “廈門非試點城市的身份短期內不會改變,我們要接受現實,尋找其他突破口。”廈門跨境聯盟副總經理鄭偉凡表示,在進口跨境電商中,除了一般貿易和保稅模式,還有一種受業內追捧的是直郵模式,這也是廈門業者可以奮起直追的突破口。 今年4月8日,進口跨境電商開始實行稅收等新政后,保稅模式受限且成本大幅增加,這也給了在其他方面有優勢的非試點城市廈門一個迎頭趕上的機會。“海外直郵將是我們今后發力的領域,也是目前比較受客戶歡迎的模式。”廈門漢連供應鏈總經理陳毅通表示,直郵一般都是走空運,時效性高,也符合消費者碎片化購物的習慣,企業在組織貨源時的風險也更小。而且直接從國外發貨,保真性也更強。 10月28日,廈門口岸正式啟動跨境電商直購進口模式,并完成了第一單跨境電商直購進口的貨物通關程序。這也標志著廈門跨境電商直購進口模式,即“三單比對”通道正式打通。“廈門及周邊市民的海淘商品可直接在廈門口岸清關,企業能節約30%左右的物流成本。”對于廈門跨境電商業者來說,這雖然是一份遲到的紅利,但無疑是個值得振奮和期待的利好消息。 不過,導報記者獲悉,廈門的直郵通關系統雖然已經正式啟動,但目前使用的是地方版,尚未正式與海關總署版本對接,仍處于測試磨合階段,在實際操作中還沒有常態化運營,所以還沒辦法真正發力。 業內人士表示,海外直郵并非一件易事,中間涉及到海外倉儲、收件打包、跨國運輸、海關清關、國內配送等多個環節,沒有極強的把控力,就很難產生時效和價格等方面的優勢。 薄弱 沒有“帶頭大哥”產業氛圍偏弱 “數量多,但體量偏小,廈門跨境電商的競爭優勢不明顯。”廈門智嬴聯合電商公司總經理戴曉敏到深圳等地考察看到,這些城市中,年經營額數十億元的跨境電商企業不在少數,而廈門,體量上億元就算是業界佼佼者,尚缺乏具有影響力和帶動性強的標桿企業。 據了解,廈門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已經超過5000家,但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型企業,而且是通過第三方平臺銷售,自建平臺不多,盈利模式單一而被動,在產業鏈中處于下游。 本土跨境電商企業還沒有長出“參天大樹”,其他大平臺落地廈門的意愿也不高,像天貓國際、京東、網易考拉等跨境電商的主要平臺,均還沒有在廈門設立站點。此外,大型支付平臺的缺位,也讓廈門跨境電商產業鏈少了完整性。“沒有大平臺依托,沒有支付服務支撐,賣家自然不會在廈門聚集或落地生根。”跨境網CEO吳福忠認為,因為目前跨境電商通關需“三單比對”,即支付企業支付單、物流企業物流單、電商企業訂單,而這些在廈門沒法順利對接,產業氛圍自然難以聚合。 對臺是廈門的一大優勢,廈門也在國內率先開啟了臺海快件模式。“這方面的確有很多機會,但現在走跨境電商的量并不多,還需要業界去挖掘。”有業者坦言,臺灣有大量的特色食品和農產品,但這些物品更習慣于走大宗貿易或者“小三通”等其他路徑,跨境電商的通路和從業人員還沒有形成規模。 記者手記 落后了 更要積極奔跑 落后了,而且距離不一般,這是廈門跨境電商業者切身的感受。骨感的現實有不可控的因素,比如非試點城市等政策缺位;也有可以改進的因子,比如口岸與物流鏈的協同,通關設施的投入、產業的抱團等等。 有業者坦言,別看每個環節只比別人弱一點,層層疊加的后果可想而知。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從政府部門到企業層面,廈門上上下下都在為廈門跨境電商產業的前行而探索和努力。 后來居上,進入國內跨境電商第一梯隊,需要業者保持奮起直追的姿勢。那么,廈門跨境電商產業有哪些突破口?導報記者將繼續關注。 |
相關閱讀:
- [ 12-25]全國首個跨境電商“o2o 3.0”體驗中心馬尾開業
- [ 12-23]廈門自貿片區:改革創新讓跨境電商“活”起來
- [ 12-23]跨境電商體驗店遇“成長煩惱” 人氣不足生意寡淡
- [ 12-23]一位殘疾大學生的電商夢
- [ 12-22]跨境電商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國家監測中心在杭建成投用
- [ 12-22]跨境電商崛起 杭州將打造國際網絡貿易中心城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