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開展多種活動,重視“體驗感”。
校園中的外圖廈門書城。
廈門晚報訊 ( 文/記者 林曉云 李小慶 圖/劉東華)網絡時代,閱讀習慣的改變,讓書市波瀾不斷,本報曾關注廈門一批生存狀況令人擔憂的實體書店。就在2016年即將過去的12月,老牌的新華書店接連開了兩家門店。這個消息加上此前陸續開張的多家書店,就像給書市打了一針強心劑,實體書店不僅“復活”,而且從民營到國營書店,都開始試水更具鮮明個性的經營模式。
下半年新開的實體書店,有不少開進了高校,雖然面積不大,但“標配”飲品站兼具社交功能,贏得學生青睞,成為校園各類文藝活動的新聚點。近日,記者走訪了“隱身”校園的實體書店。
書店:新華書店集大店地點:集美大學
書香、咖啡和紀念品,“體驗感”成為核心要素
上周五下午4點,記者走進集大月明樓一樓的新華書店,人不多,兩名女生圍著一張圓桌小聲交談,靠近咖啡臺的長桌旁,一名男生默默地看著書,墻角有個女生拿著課本奮筆疾書。
店里的咖啡小妹說,這段時間是“考試季”,學生們忙著備考,來的人少了,平時人多的時候座位都是滿的。離書店不遠就是文學院,有不少學生把這里當成社團活動的“據點”。據說,“體驗感”是集大店的核心要素,書店不定期舉辦文化沙龍、公益講座活動,并積極與各社團合作,活躍校園文化。
開進校園的這家店,是廈門新華書店繼兒童主題書店、旅游主題書店之后,專為高校師生打造的第一家校園實體店。書店不大,但3米多高的原木書架擺滿圖書,漢字浮雕圖案的大圓柱別有韻味,臺階上隨意擺放的蒲團,空氣中彌漫著油墨與咖啡混合的香氣,與其說是書店不如說是“書吧”。
集大店經營面積200平方米,圖書品種5000余種,陳列圖書10000多冊。“書,要么成為奢侈品,要么成為快餐,但無論如何要有體驗感。”一名陳姓店員說,現在店里有咖啡,有標價的陶瓷工藝品,以后還會添一些文創產品,來這里可以看書,也可以順手買點紀念品。
?
書店:外圖書城城院店 地點: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實訓樓
女生群體喜歡定期來,還是實習、兼職的信息平臺
外圖廈門書城在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實訓樓開了一家分店。走進書店,撲面而來的就是現磨咖啡的香氣。大門右邊的吧臺上方,黑板上寫著各種自制飲品的菜單,定價都在15元左右,比校外的咖啡店便宜不少。
沿著扶梯上樓,一張大桌前坐著4名女生,有的埋頭做功課,有的用電腦做PPT,也有的戴著耳機聽著音樂看書。“女生比較喜歡這里。”店員說,有的女生群會定期來,叫一杯飲料,悠閑地坐一兩個小時。
書店有近5000余種圖書,陳列圖書近萬冊。店員說,如果學生想要的書這里沒有,他們會記下書名盡快調配。
書店分兩層,室內面積約100平方米,書店外面有個180平方米的庭院,室內外共有60余卡座。書卷氣十足的格調,除了校內師生,也吸引了周邊居民,書店開業后承接了不少交流活動。書店也會定期策劃一些文化活動,如主題沙龍、攝影、讀書分享會等。同時,這里還是學生們實習、兼職以及與社會生活接軌的平臺。
記者觀察
書店細分區域特點
增加讀者體驗感成趨勢
根據現在圖書市場的變化和需求,新華書店正在悄悄升級改造。“原來傳統的東西太多,現在改變原有色調,賦予新的內容。”書店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種改變,包含門店環境的梳理,比如更溫暖的色調,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還有產品結構的調整,為每個店設計明確的個性與定位。比如,新華書店鼓浪嶼分店,以音樂為主題,特別放置了鋼琴供讀者免費彈奏,陳列的圖書有很多是音樂類的,還有樂譜。
每個店都按各自的主題進行規劃,根據環境和產品結構,引起多元項目,咖啡、講座幾乎成為“標配”。另外還針對廈門區域特點、人口構成及購買需求,提出構建主力店、區域店、主題店及社區店四大板塊的實體店網點發展規劃。
將來的書店,更傾向于一站式服務,還會騰出空間來做體驗。每家新開的書店都留有小舞臺,也就是做活動的空間,增加讀者體驗感。新華書店表示,發揮實體店優勢,要有參與度。
實際上,去年多家書店開業,敏銳的業內人士就嗅到了書店與各種業態結合的氣息。今年下半年以來,廈門的書店扎堆開張:鼓浪嶼上有了蟲洞書店和外圖書店,曉風書店則在大學路“重出江湖”,在悅享中心也開了門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