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楚燕 通訊員羅超)新的肺臟在體內存活一個月后,宋女士將于明日出院。這是廈門首例雙肺移植患者。昨天,面對記者的鏡頭,她動情地說:“感謝兒女為我做出的犧牲,感謝醫院付出的努力,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64歲的宋女士有40年煙齡,已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終末期,全天24小時吸氧度日,外出得坐著輪椅帶著氧氣袋,住院是家常便飯,一次小感冒就會導致嚴重的肺部感染。宋女士的女兒甚至表示,自己簽病危通知書已經簽習慣了。 11月6日,宋女士又一次住進第一醫院,用藥后病情并未改善,出現了呼吸衰竭。醫生說,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實施肺移植。 11月26日凌晨5點,山東一位腦出血死亡患者捐出雙肺,“救命肺”安全跨越上千公里飛抵廈門,于10點40分被送進第一醫院的手術室。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和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麻醉科開展團隊協作。早上10點,第一醫院姜杰院長、胸外科于修義主任先切除患者右肺,此時患者僅依靠左肺通氣維持著全身的氧合需要。“救命肺”到達醫院后,經灌注整修妥當的右肺立刻被移入患者胸腔內。1小時后,右支氣管、右肺靜脈和右肺動脈相繼吻合結束。緊接著開始左肺移植,此時由剛剛移植的右肺承擔身體全部氧合功能。又是1小時后,左肺移植也順利完成。 “這是廈門首例雙肺移植手術,也是福建省首例無須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下的雙肺移植手術。”姜杰介紹,第一醫院自2004年起陸續成功開展了肝、心、干細胞、骨髓等移植手術,然而作為器官移植中復雜程度更高的肺移植,在廈門乃至閩西南從未開展。作為大器官移植的代表,肺移植是反映一所醫院乃至一個地區醫療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目前拯救終末期肺病患者生命的唯一有效方法。和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下的肺移植手術相比,無須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下的肺移植手術難度更高,但創傷更小。 據悉,以姜杰院長為首的第一醫院肺移植團隊一年前便啟動了這項復雜的工程。今年5月,第一醫院派出胸外科、重癥醫學科、呼吸內科、麻醉手術科等10余名骨干人員專門到無錫市人民醫院學習肺移植技術。 于修義說,肺移植難度高,需要整個團隊的配合,目前國內能開展肺移植的醫院及肺移植總量仍比較少。 廈門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我國著名器官移植專家齊忠權表示,第一醫院通過多學科合作成功開展廈門首例雙肺移植,標志著該院醫療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相關閱讀:
- [ 12-28]廈首例雙肺移植患者明天出院 曾24小時吸氧度日
- [ 12-24]廈門成功實施首例雙肺移植 他的“呼吸”空運給她
- [ 08-24]韓3名MERS患者情況不穩 長期住院需接受肺移植
- [ 10-01]湖南首例心肺移植患者存活8年 生存時間亞洲第一
- [ 02-05]澳大利亞科學家稱能在5年內實現豬肺移植人體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