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退休醫生可緩解社區醫護人員緊缺的難題。圖為家庭醫生和健康管理師入戶為患者健康體檢,指導用藥。(本報記者王火炎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路然) 在家門口向經驗豐富的老醫生求醫問藥,這是許多市民的夢想。社區醫院引進老醫生,一方面壯大了家庭醫生隊伍,解決社區醫療資源緊缺的難題,另一方面老醫生離得近,串個門的時間就把病給看完了,為居民省下不少麻煩事。 關于老醫生,還有一個提法叫“銀發”醫護資源——這個資源如何納入居家養老規劃,在簽約家庭醫生的大背景下,引發了眾多市民的關注。 【行動】 政府鼓勵醫生進社區 為解決家庭醫生人員不足的問題,優化配置和盤活存量醫療資源,2016年12月26日,市衛計委發出一份文件《廈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鼓勵在職醫生、退休醫生在基層醫療機構開設醫生工作室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工作室由退休醫生或在職醫生和基層醫療機構的全科助理(帶教徒弟或學生)、健康管理師共同組成,開展居民家庭醫生簽約工作中,退休醫生或在職醫生為簽約團隊團隊長,以便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據了解,這項工作將由各區先行選擇一家基層醫療機構進行試點,試點工作于2017年1月份啟動,并完成試點相關工作對接。 【走訪】 居民青睞老醫生 社區醫院也急需 今年67歲的沈漢燦居住在金尚小區,他患有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幾乎每周都到家附近的一家私人醫院找一位老醫生看病。老醫生一周只來兩個半天,一次只看30個人,稍稍去晚了點就沒號了。“相比之下,我去社區醫院比較少,要是社區醫院也有老醫生就好了。” 在廈港社區,也有一位老醫生受到居民的歡迎。他叫陳水治,已經70多歲了,從開元醫院退休后就到廈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鴻山片區的街坊鄰居們都是他的“粉絲”。 事實上,引入退休醫生進社區不僅是居民們的期待,也是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訴求,因為隨著分級診療制度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病人到社區醫院看病,社區醫護人員人數緊缺越發明顯。 嘉蓮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林海南介紹,中心有全科醫生31人,而整個嘉蓮街道有11.6萬人,相當于每1萬人配2.6位全科醫生。蓮前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阮國強也表示,中心有20多位醫護人員懷二孩,在她們休產假期間,其他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將驟增。受訪的多位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都認為,如果“銀發”醫護工作者可以成為家庭醫生,將會是社區醫療資源的重要補充。 |
相關閱讀:
- [ 01-11]兒童眼外傷進入高發期 廈門醫生提醒家長應處處留意
- [ 01-07]近期有騙子冒充醫生忽悠市民 “催乳師”上門行騙
- [ 01-05]想當媽別再“美麗凍人” 醫生提醒宮寒或導致不孕
- [ 01-03]輕度皮炎竟認為被下蠱 女士拒絕醫生規范診療還投訴
- [ 01-02]將員工“包裝”成醫生賣假藥 廈門兩公司被重罰
- [ 12-22]昔日醫生非法制造冰毒 受審時辯稱制造“興奮劑”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