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30左右,筼筜湖靠湖東橋的區域就會迎來幾名“偵察兵”———幾只鸕鶿在水面盤旋,確認安全后,調頭引來“大部隊”。大批鸕鶿覓食的景觀,有望延續至二月底。
海西晨報訊 (記者陳璐)今年,廈門冬天的寒意姍姍來遲,到廈過冬的鳥兒也“遲到”了。據觀察,今年到廈過冬的鸕鶿抵廈時間,比往年晚了半個月,而今年出現在筼筜湖畔的鸕鶿,數量是去年的十幾倍之多。
往年10月底至11月初,大批鸕鶿就會陸續抵廈———廈門大面積的灘涂、林地,給它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而廈門周邊的島嶼,則是這些候鳥棲息過冬的“暫住地”。今年,鸕鶿們姍姍來遲,但觀鳥愛好者們發現,來廈鸕鶿的覓食地之一———筼筜湖,去年同期才出現了不到百只鸕鶿,今年卻有上千只。大批鸕鶿覓食的景觀將延續至2月底。
每天6時30分左右,在筼筜湖靠湖東橋的區域,就會迎來幾名“偵察兵”—————幾只鸕鶿在水面盤旋,確認安全后,調頭引來“大部隊”。大約10分鐘后,“大部隊”分為數批,一批內便有上百只鸕鶿,集群到筼筜湖覓食。覓食過程大概持續至7時20分,鸕鶿們又分批離開。廈門觀鳥會專家凌飛鶴介紹,這些鸕鶿清早從外地出發,來到廈門翔安、園博苑以及筼筜湖覓食,結束后再折返。
今年,來筼筜湖覓食的鸕鶿數量大幅增長,凌飛鶴表示:“按照常理來說,鸕鶿是很怕生的,像筼筜湖畔這樣人類活動密集的區域,它們很少停留。”凌飛鶴告訴記者,鸕鶿在廈門的覓食地主要位于翔安大、小嶝島及東坑灣、園博苑。近一年,位于翔安的大片覓食地環境變化較大,已難覓鸕鶿身影,這些鸕鶿,都來到了筼筜湖。他希望鸕鶿覓食時,市民盡量不要打擾它們。
“前不久,《福建省濕地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有關部門應加大力度,對現存濕地進行調查建檔,對破壞鳥類棲息地的現象進行整治。”凌飛鶴說,他希望政府能嚴令禁止民間捕鳥行為,而養殖戶盡量不要驅趕鳥類,可以尋求政府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