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領域 耕讀文化走進校園 當前,海滄區正以社區書院為主要平臺,掀起一股“耕讀傳家”的熱潮,將弘揚優良家風家訓落實到最基層,勾勒出一幅鑄社風、民風的新藍圖,引來眾多媒體、學者的點贊。 當這股“耕讀風”吹進千家萬戶之時,許多家長、師生提出,學校教育是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傳承方式,將耕讀的“文化列車”開進校園,能夠進一步推進耕讀文化在海滄全方位、多層次地傳播,從而真正達到外化于行、內化于心的效果。 群眾的呼聲很快得到回應,日前,海滄區決策者審時度勢,在當前耕讀文化進社區向縱深推進之際,決定在全區鋪開耕讀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 “每一名孩子的身后都站著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等6人,甚至更多的家長。”海滄決策者深諳,在校園中弘揚耕讀文化,不僅對青少年自身成長意義重大,對于海滄傳承優良家風,推動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轉型為新型職業農民,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它是一座精神橋梁,既可以在思想上為農民轉產就業樹立信心,又引導著人們學會創業、安身,懂得修德、立命,以勞作致富、以崇文啟智。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海滄當前共有在校學生4萬多名,其中三分之二是“新廈門人”子女,構筑一個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推進新老廈門人融合發展的題中之義。共同的精神家園如何構建?在海滄區看來,孩子的精神培育是重要環節,校園的教育引導是關鍵突破,耕讀文化則是背后的破題“鑰匙”。 海滄的未來,是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海娃們的未來。在海滄延綿千年的耕讀文化,是培育海娃成長的天然“養分”。一場場簡明厚重、主題鮮明的耕讀文化進校園活動,將給孩子們帶來視覺上、感官上、心靈上持久的浸潤和影響,讓他們成為“勤勞自強、好學文明”的有用之人。 兩翼并舉 耕讀“因子”彌漫全區 在廈門外國語學校海滄附屬學校,生動的《感受慈濟文化》《答嘴鼓》等校本課程被搬上課堂;在延奎小學,“魚菜共生系統”被引入校園,海娃們在當“農夫”的過程中體驗耕讀的內涵;在天竺幼兒園,海娃們砌起“土灶”玩游戲,邊上還擺放著閩南傳統小方桌,濃濃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校園外,千帆競渡,百舸爭流。上個月,第三屆海峽杯青少年帆船賽在海滄區青少年航海培訓基地開賽,來自海滄天心島小學、雙十中學海滄附校、北師大廈門海滄附校的小“船長”們駕駛著帆船乘風破浪,向世人展示著海滄耕讀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挑戰自我、敢闖敢拼的閩傳統海洋文化。 不難窺見,當前,海滄區在推進耕讀文化進社區的同時,將耕讀的“觸角”延伸向校園,海滄的教育者們懷抱相同的目標,用豐富的形式,在海娃們心中“播種”著耕讀文化的“種子”。 雖是寒冬,卻見綠意。耕讀文化的“種子”正在海滄校園內發芽冒綠。新的一年,海滄區各校將在前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基礎上,結合傳統道德典籍教育,發掘海滄本土文化資源,通過傳唱閩南歌曲、童謠,誦讀閩南家訓、村規、民約,開展閩南游戲、飲食活動等,推進耕讀進校園活動。 同時,海滄區還將組織學生到各書院進行社會實踐,加強校園“農耕文化園”建設,讓耕讀得到更好實踐。此外,區教育局還將設立“試點校”,對外交流學習,帶動全區“耕讀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展開。(廈門日報) |
相關閱讀:
- [ 02-06]海滄成立幫教基地為涉罪少年點亮“心燈”
- [ 02-06]廈門海滄有效遏制春節假期搶建歪風 一露頭就被查
- [ 02-06]385.51萬噸 去年海滄口岸進口石材居全國首位
- [ 02-05]給市民送福給工人鼓勁 海滄區委書記、區長假期都很拼
- [ 02-03]廈門海滄春節迎客近80萬人次亮點紛呈 為游客幸福感加碼
- [ 02-03]海滄啟動 “曬家風,揚家訓”活動
- [ 02-02]廈門新陽大橋新舊兩橋同用 往返海滄杏林更加便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