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實施應念好六字訣 在項目實施上強調念好六字訣——滲、滯、蓄、凈、用、排:“滲”為新建、改造小區綠色屋頂、可滲透路面及自然地面等,強化滲水能力;“滯”為建設下凹式綠地和植草溝,強化雨水滯留能力;“蓄”為保護、恢復和改造城市建成區內河湖水域、濕地等,并加以利用,增強蓄水能力;“凈”為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綜合整治河道,建設沿岸生態緩坡等,凈化水資源;“用”為建設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等;“排”為改造村莊雨污分流管網和低洼積水點的排水設施等,增強排水能力。 試點建設兩年后,廈門海綿城市建設駛入發展快車道,一批市政道路、慢行系統、自行車道、學校、公園、停車場相繼完成城市透水路面這一海綿城市最核心的建設要求。在試點區外,以大型灣區等生態敏感區為核心,啟動了82個老舊小區結合海綿城市改造項目,推進環島路帶狀公園、杏林灣濕地公園、海滄內湖片區、美峰生態公園、西山公園、東西溪城區慢行道系統等區域開展海綿城市建設。 建設海綿城市保增長、惠民生,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樹立培養環保理念,推動社會、市民同心協力,廣泛積極參與。 名詞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的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顧名思義,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不下雨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介紹說,所謂海綿城市,就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
相關閱讀:
- [ 12-04]廈門舉辦海綿城市和地下管廊培訓會 給建設者“充電”
- [ 06-27]廈海綿城市到明年擬完成244個項目 效果已逐步凸顯
- [ 06-03]廈明年完成海綿城市試點建設 有望成為全省榜樣
- [ 05-19]未來5年廈門“海綿城市”規劃:重點建設區域確定
- [ 04-14]廈海綿城市“技術指導”首次亮相 再細化規范管理
- [ 03-22]根治內澇吐納自如 廈門出臺辦法謀建海綿城市
- [ 03-08]廈門建設海綿城市再推新舉措 將開展整治水體行動
- [ 02-26]廈門島內五個老舊小區 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改造完成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