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洞的小吃貨遇敵蜷成球
穿山甲其舌如體長,有一身堅硬如鎧甲的鱗片,擅長遁地術,受到威脅能夠蜷縮成堅固的球狀。每對穿山甲一年只能產一胎,一胎1到2只,十分珍貴。白天躲藏在松軟深厚的土層里,晚上才出來覓食。特別喜歡吃螞蟻和白蟻,所以被稱為“森林衛士”。林業員也會專門挑潮濕茂密的森林、易生長白蟻的地方放生,如坂頭、汀溪林場。
廈門日報訊(記者 蘭京)明天是動物保護愛好者俗稱的世界穿山甲日(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近日,隨著“穿山甲”成為網上熱議話題,這個一年能吃掉700萬只螞蟻和白蟻的“森林衛士”,再次進入了公眾視線,它瀕危的現狀更是引發巨大關注。
那廈門還有野生穿山甲嗎?不少讀者也撥打本報熱線968820好奇此事。昨日,經記者多番打聽,找到答案——根據林業部門的觀測,廈門已難覓野生穿山甲。不過,據史料記載和市民回憶,它曾穿行在同安的山區林間。
20世紀80年代廈門曾出現穿山甲
“其實,穿山甲在民國版《同安縣志》(1928年)的物產卷也曾有“鯪鯉”的記載”。本報資深地理編輯、民俗專家盧志明介紹,在縣志中,鯪鯉被描述為身有鱗甲的動物,伸長有三四尺(約1.5米),晝伏夜出,遇敵則蜷縮如球,好食蟻,俗稱穿山甲。
不過,記者發現,2000年版的《同安縣志》中,穿山甲就不再出現了,也未列入同安主要野生動物名錄。記者從市市政園林局林政資源管理處了解到,20世紀80年代,廈門曾經有發現過穿山甲,但之后尤其近幾年就沒有再出現了。記者也從同安、翔安林業站證實了這一說法。
葉清福是同安區農林局林政資源站副站長,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近20年。42歲的他還記得,小時候還曾在同安山區見過穿山甲。據同安林業志記載,穿山甲曾在同安新民鎮、蓮花鎮、汀溪鎮、五顯鎮等低山、丘陵均有分布。不過,全國首次陸生野生動物普查(1997年-2000年)之后,他就沒有聽說有人在同安見過穿山甲了。
市面上的穿山甲大多來自國外
但是,市面上還是能見到不少穿山甲。本地媒體也曾報道過,有市民曾將穿山甲放生。那這些穿山甲又來自哪里?相關部門也很難說清這些穿山甲的來源。
不過,據《三聯生活周刊》等媒體報道,20世紀60年代至2004年,中國境內的中國穿山甲數量減少了89%到94%。中國穿山甲現在基本上找不到了,市面上的穿山甲,大多來自國外,且不少為東南亞、非洲向中國走私。像老撾、緬甸,會通過云南輸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經過越南走私到廣西,或直接過海到廣東。
【鏈接】
今后“吃野味”或被法律追責
據央視報道,針對近期多地食用穿山甲事件,國家林業局正式回應:中國此前法規僅對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者處罰,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今后在中國“吃野味”不僅受社會監督,也將面臨法律追責。
【名詞】
世界穿山甲日
為提高人們對穿山甲這種獨特的哺乳動物的保護意識,2012年2月,一個叫穿山甲的網站提出第一個世界穿山甲日,并很快得到世界穿山甲愛好者響應。自此,每年2月的第3個星期六就被叫做“世界穿山甲日”,包括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等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團體都會在這一天,呼吁更多公眾關注和保護瀕臨滅絕的穿山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