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航空保稅維修試點政策獲批
兩項航材獲調整適用1%暫定稅率
技術人員正在維修飛機發動機
廈門已成為國內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在全國乃至亞太地區都居領先地位。
廈門日報訊(記者 崔昊)近日,在商務部、海關總署、環保部等部委的支持下,廈門自貿片區在航空保稅維修政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航空保稅維修試點政策獲批。同時又爭取到兩項航材獲調整適用1%暫定稅率。這兩項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將為廈門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服務國產大飛機戰略營造更優質的產業環境。
政策突破帶來新動能
記者從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獲悉,日前,商務部《關于廈門自貿片區建設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的復函》同意廈門自貿片區航空維修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按照保稅監管方式開展全球航空維修業務。這是2016年4月,中央改革辦督察組督察全國自貿試驗區工作后,力推廈門自貿片區對接國產大飛機戰略的一個重大舉措。這一重點政策突破將進一步優化廈門航空維修企業國際業務監管模式,減少企業有關海關事務擔保的資金壓力,有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延長產業鏈,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另一項獲批的新政策——兩項航材獲調整適用1%暫定稅率,也同樣為廈門自貿片區航空維修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
“推力球軸承和液壓作動器雖是零散小件航材,但卻具有進口量大、單價高且國內無法生產等特點,原來關稅稅率分別為14%和8%,從今年起,將適用1%稅率征收關稅。”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據測算,廈門2016年液壓作動器和推力球軸承兩項航材進口約3650萬元,如按1%稅率征收關稅,企業可減免關稅約385萬元。
廈門自貿片區掛牌以來,一系列創新舉措為廈門航空維修產業注入了活力。廈門海關在全國首創“修理物品+保稅倉庫+加工貿易”監管模式,建立一體化監管制度,為全國海關統一和規范監管提供了依據。廈門檢驗檢疫局采取了對企業的品控追溯程序進行審核并認可、建立企業自檢自查記錄檔案、“進口直放+異常即報+事后監管”檢驗監管新舉措,為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量身打造維修用金屬材料進口快速通道。
【數字】
2015年廈門航空維修業產值97億元,占國內航空維修產值的1/4,其中82%為承接境外維修業務。
支持航空維修國際服務外包業務,通過個案支持東航發動機直接從上海運至廈門太古維修,改變了過去出口到英國維修的做法,且維修用的零部件享有保稅政策,免征進口環節稅,大幅提升廈門航空維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航空維修業產值首破百億
伴隨著政策的不斷突破,廈門航空維修業聲名在外,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選擇把廈門作為定點維修站。2016年,廈門航空維修業產值121.1億元,同比增長24.8%;實現進出口181.3億元,占片區進出口總額13.7%,增長20.7%,航空維修首次成為超百億產業鏈。
根據此前行業數據顯示,2015年廈門航空維修業產值97億元,占國內航空維修業產值的1/4,其中82%為承接境外維修業務,廈門已成為國內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在全國乃至亞太地區都居領先地位。如今,在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改革試驗中,廈門把發展航空維修業作為提升國際高端產業競合能力、搶占全球飛機維修市場“蛋糕”的重要抓手,積極創新監管模式,為產業的集聚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目前,廈門已擁有12家成規模的航空維修企業,產業鏈初步形成。以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與廈門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它們都擁有多國民航局的技術認證,維修技術和航空傳感器技術處于世界一流水平。這些行業內優質企業的落戶,為產業集聚起到了“龍頭引領”作用。
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加上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廈門航空維修業正蓄勢騰飛。據介紹,該產業已形成了以飛機結構大修為龍頭,以發動機、航空電氣及其他飛機零部件維修、飛機零部件制造和航空技術培訓為輔助的“一站式”航空維修產業格局,涵蓋了行業最高等級的維修業務,商業類型及進出口模式齊全,業務代表性突出,在全國乃至亞太地區都居于領先地位。
以大項目為抓手,廈門自貿片區正在為航空維修產業的騰飛積蓄動能。在支持現有企業拓展業務、做大做強,拓展產業鏈的同時,廈門將加大產業鏈精準招商力度,推動中國商飛積極參與廈門“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建設,引進跨國公司項目,吸引民營航空維修企業在廈門開展業務。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內民航業務的快速發展,對人才有著巨大的需求,民用航空維修培訓業務產業化有望成為廈門航空維修產業的又一亮點。
“發展航空維修業對于協同我國航空制造業的發展進步,特別是支撐國產大飛機發展戰略的實施,帶動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廈門將繼續大力推進航空維修產業發展,開拓新的局面,爭取航空維修業總產值達到135億人民幣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