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域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數說2017
今年要新增和優化島外公交線路10條
促進路網結構優化升級,建設改造農村公路30公里
力爭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40%以上
完成植樹造林21650畝、森林撫育10000畝
建設美麗宜居村莊52個、打造美麗鄉村景觀帶2條
力爭新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6個
建設設施農業項目15個以上
建立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點8個(島外每區2個)
島外各區要各推動建設休閑農業示范項目2個以上
廈門日報訊(記者 詹文)今年,廈門要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新開工建設幼兒園項目12個、中小學項目30個,其中絕大多數位于島外。
昨日,廈門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今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要圍繞發展都市農業、建設現代農村、培育新型農民,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去年,廈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5元,增長7.6%,位居全省首位。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
“供給牌”
增加淡季水葉菜類生產供給
廈門是糧食純銷區,“引糧入廈”是糧食工作的重中之重。《意見》提出,要加強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優化糧食品種品質結構,不斷拓寬引糧入廈渠道。
“菜籃子”方面,要確保價格整體平穩,并重點在島外四區,尤其同安、翔安生產根莖類、茄果類、豆類、瓜類等優勢產品,增加淡季水葉菜類生產供給。
廈門臨海,廈門人愛吃海鮮。《意見》提出,要穩妥發展遠洋漁業,推進高崎漁港和歐厝漁港等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支持漁港經濟區發展冷鏈物流和水產品電子交易市場建設。
“特色牌”
打造區域優勢農業品牌
廈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做精做優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品牌農業。
重點做強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火龍果、蓮霧、芭樂等臺灣特色水果產品,白金針菇、秀珍菇、杏鮑菇等食用菌產業,金線蓮、鐵皮石斛等中藥材產業。“白交祠”牌地瓜、“郭山”牌紫長茄、古宅大蒜、新店胡蘿卜等有口碑的商標,要打造成區域優勢品牌。
“融合牌”
支持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
今年廈門要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大對食品加工業技術改造的支持,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開發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網絡,建設區域性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中心。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均衡牌”
新建12個幼兒園、30個中小學項目
建設現代農村,就要統籌城鄉發展。《意見》指出,今年要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衡發展。
今年新開工建設幼兒園項目12個、中小學項目30個,絕大多數位于島外。開展農村幼兒園專項規劃編制,力爭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幼兒比例達80%以上。加快名校出島項目建設,發展現代遠程網絡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傳輸到農村中小學的每一個班級。
擴增島外醫療資源,推動海滄醫院、市第二醫院、第三醫院和翔安同民醫院建設,促進分級診療。交通方面,今年要新增和優化島外公交線路10條,建設改造農村公路30公里。
【鏈接】
今年8月底前
徹底消滅黑臭水體
廈門出臺意見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截污控源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中心工作。昨日,廈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市小流域綜合治理截污控源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提出要建立監測通報制度,像對空氣質量一樣對待島外小流域水質。
《實施意見》明確,廈門要全面實現截污控源,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工業污染,推動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今年8月底前實現黑臭水體徹底消滅、劣Ⅴ類水體大面積減少的治理目標。
生豬退養是截污控源的重頭戲,也是治理難點之一。《實施意見》指出,各區都要建立預防生豬養殖回潮機制,制訂具體管理辦法,建立完善巡查、舉報制度;生豬已清退但豬舍還沒拆的,3月底前要拆完。
廈門小流域治理要堅持“一河一策”“一段一策”,有針對性開展治理。今年重點完成集美區瑤山溪、同安區東西溪、翔安區東溪翔安段和九溪流域上游段的綜合治理,確保各類污染源不直排入溪;海滄區要繼續推動過蕓溪流域支流景觀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動納入馬鑾灣片區總體開發的過蕓溪下游綜合治理。
加快推動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具備生活污水集中納管條件的村(居),實現應納盡納,今年力爭完成九條主要溪流流域范圍的截污納管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