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帶鳥 ■紅嘴鷗 凌飛鶴 攝 ■蒼鷺 ■啄木鳥 ■大白鷺 洪祖溢 攝 鸕鶿 洪祖溢 攝 ■壽帶鳥 ■斑嘴鴨 凌飛鶴 攝 ■銀鷗 凌飛鶴 攝 ■赤胸鶇 【廈門觀鳥圖】 杏林灣:野鴨、潛鴨、蒼鷺 天竺山:啄木鳥、鹟科鳥類 筼筜湖:蒼鷺、大白鷺、鸕鶿 植物園:鶇科鳥類、壽帶鳥 東坑灣:野鴨、斑嘴鴨、魚鷹 大嶝島:黑翅長腳鷸、黑臉琵鷺、銀鷗 五緣灣濕地公園:鸕鶿、赤胸鶇 環東海域:鸕鶿 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不斷上升,在廈門“度假”的候鳥開始返回遙遠的西伯利亞老家了,“老朋友”鸕鶿最近就在陸續回遷。當然,也有一些往北遷徙的候鳥會“經停”廈門,做短暫調整。廈門多位觀鳥人士介紹,每年3月、4月都是觀鳥的黃金時候,能看到平常難得一見的鳥類。在觀察、拍攝時,應盡量保持安靜,避免驚嚇、打擾到它們。 記者 謝雨真 數百只鸕鶿筼筜湖上飛舞 與白鷺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最近,“迫切回家”的候鳥中,鸕鶿的表現非常明顯。和多數候鳥一樣,鸕鶿主要從西伯利亞來,通常在每年9月陸續飛來廈門,10月和11月達到高潮,來年3月開始往北飛。環東海域一帶是鸕鶿的主要覓食地,每年冬季幾乎每天都有數千只鸕鶿在此聚集。 在島內,冬季的筼筜湖常能看到鸕鶿。家住筼筜湖附近的洪先生平日非常喜歡拍白鷺,他告訴記者,在湖明橋下,早上6點40分到7點40分能看到大量的鸕鶿來覓食。大概半個月前,每天來覓食的鸕鶿有三百來只,這兩天數量降到了每天只有十幾只,“大概是候鳥北歸了。” 洪先生說,雖然筼筜湖是廈門市鳥白鷺的地盤,但鸕鶿的到來并不會引起沖突,因為白鷺主要捕捉水面上的魚類,鸕鶿喜歡捕捉水底的魚。所以,這段時間“主客”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廈門觀鳥人士凌飛鶴介紹,鸕鶿也喜歡在五緣灣濕地公園、園博苑等地覓食。 野鴨、蒼鷺、大白鷺最常見 銀鷗在大嶝島也可以看到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能進行長途遷徙飛行,最高飛行時速能達到110公里,是廈門常見的冬候鳥。凌飛鶴說,在翔安區的東坑灣一帶能夠看到,在那里也能發現海鷗的蹤跡。野鴨雖帶有野性,但膽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其他動物接近即發生驚叫,拼命逃竄高飛。 根據洪先生多日的觀察,在廈門廣電集團前的筼筜湖導流堤上,每天下午能看到駐足休息的蒼鷺,“它們生性比較懶,一直待在那里。”廈門的留鳥白鷺也被稱為“小白鷺”,在冬季,體格最大的“大白鷺”也會來廈門過冬,在筼筜湖就可以看到。洪先生說,他常看到過白鷺、蒼鷺、大白鷺圍著鸕鶿轉,非常友好。 廈門資深觀鳥人士巖鷺告訴記者,冬候鳥中黑翅長腳鷸在大嶝島可以看到,不過今年的數量比往年少,“有可能是大嶝島正在開發的原因,鳥類對此比較敏感。” 凌飛鶴介紹,銀鷗在大嶝島也可以看到。 廈門候鳥分冬候鳥和夏候鳥 濕地、灘涂、林間是其棲息地 廈門觀鳥會介紹,我市常見鳥類有350種,其中超過一半屬于遷徙鳥。廈門候鳥分為冬候鳥和夏候鳥,其中冬候鳥大多來自西伯利亞,夏候鳥則來自我國廣東地區或是東南亞地區。冬候鳥數量更多,常見的冬候鳥有野鴨、北紅尾鴝、蒼鷺、紅脅藍尾鴝等。夏候鳥數量較少,常見的有栗喉蜂虎、白額燕鷗等,每年夏季,在靠近五緣灣濕地公園的騎馬山,100多只栗喉蜂虎在此棲息繁殖。 按照往年規律,每年10月,冬候鳥南飛路過廈門,4月北飛回北方繁殖。夏候鳥則相反,每年3月北飛路過廈門,10月南飛過冬。巖鷺說,一般每年3月、4月、10月都是觀鳥的黃金時間,可以看到很多來廈門“做客”的鳥類。有的時間待得長,比如鸕鶿等。有的時間待得短,比如方尾鹟停留個一兩周就走了。方尾鹟體型小而萌,叫聲特別有特點,它會發出清晰甜美的哨音,重音在兩音節的第一音,最后音上升。 濕地、灘涂、林間是候鳥的棲息地,比如五緣灣濕地公園、杏林灣、筼筜湖、植物園、天竺山等地,喜歡觀鳥的市民在這些地方比較容易遇見它們。許多鳥類喜歡在陰涼的地方,所以清晨天微亮和傍晚夕陽西下時最適合觀鳥。 郭航制圖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網絡圖 ? |
相關閱讀:
- [ 02-10]鐵路部門溫情護航春運“小候鳥”
- [ 02-09]鐵路部門溫情護航春運“小候鳥”
- [ 02-09]石獅:清水藍天留住數萬只越冬候鳥
- [ 01-21]記者體驗農民工免費專列:800公里的“候鳥歸巢”路
- [ 01-20]福建持續加大濕地保護力度 5萬候鳥為福建環境代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