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員試掃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對垃圾溯源
海西晨報訊(記者 劉宇瀚)華燈初上時,當您第一次來到海滄天湖城小區,您可能會看到,居民在投放垃圾時,手里還拿著卡對著邊上另一名居民手中的POS機刷。原來,海滄區率先在廈門島外開展垃圾分類,天湖城小區和北師大海滄附校就是首批試點。根據規定,居民將垃圾分類并準確投放,能獲得積分,積分攢到一定數量,可兌換小禮品。這一模式,獲得小區居民的一致好評。據悉,明年,海滄還將在全區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不僅是在城市社區、學校,農村也要開展上戶收集試點。
小區設32個分類投放點
走進天湖城小區,在任意一個顯眼的位置,您都能發現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居民樓前則有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整齊地擺放著,這便是垃圾分類投放點。海滄區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區內一共有32個垃圾分類投放點,能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的投放需求。
灰色的垃圾桶是廚余垃圾桶,記者翻開發現,里面投放的大多是居民用塑料袋裝好的菜梗菜葉、果皮及剩菜剩飯等廚余廢品。藍色的垃圾桶是可回收垃圾桶,里面大多是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利用廢品。可見,住戶們分類投放相當準確。
“橘紅色的有害垃圾桶,主要放在保安崗亭旁邊,由專業公司回收處理。”海滄區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不斷的宣傳引導,如今,小區居民里已十分認可垃圾分類這個環保理念,絕大多數居民都能做到準確分類及投送。
一天兩時段投放可獲積分
根據規定,每天上午7點半至8點半、晚上7點至8點兩個時段,垃圾桶附近區域都有督導員,居民只要提前做好垃圾分類并準確投放,就能在兩個時段各獲取積分,并記錄在卡里。據介紹,只要積分累積到一定數量,就能換取獎勵。
家住3號樓9梯的劉正旺,今年57歲,從湖北老家來到海滄后,閑不下來的他又參加了多個志愿隊伍,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小區督導員。2015年,劉正旺自愿報名參加督導員隊伍,每天早上7點半和晚上7點,他都會花上一個小時時間,到垃圾分類投放點引導居民準確投放。
“起先很多小區居民并不理解,現在大家都很自覺。”劉正旺告訴記者,如今在小區內,垃圾分類已儼然成為一種“時尚”,居民之間都能相互勸導,“而且積分機制也起到獎勵作用,目前小區已開展了兩次積分兌換禮品活動,反響很是熱烈。”
垃圾袋將印二維碼可溯源
據介紹,城建集團還在每周六在小區固定位置面向居民組織資源回收,周六下午3點,居民可將可回收物帶來置換,如不愿換錢,可由回收單位工作人員登記積分。
“下一步,我們還將給小區居民全面分發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海滄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一機制,以檢查居民是否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達到溯源作用。
記者從海滄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了解到,未來垃圾分類工作將以天湖城小區為示范,并更加精細化。同時,明年海滄區還將在全區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不僅是在城市社區、學校,農村也要開展上戶收集試點。
小區垃圾分類后中轉站負責收集
小區居民將垃圾分類后,投放到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垃圾桶里。那么,這些分類完的垃圾都去哪兒了?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天湖城小區內便有一個垃圾分類中轉站。
據介紹,這個垃圾分類中轉站是用以收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海滄區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廚余垃圾桶用來裝剩菜剩飯、瓜果皮核等,每天物業都會進行固定清理,集中起來運往后坑分類垃圾廠集中處理。
其他垃圾桶收集的是煙頭、渣土、紙巾等難以回收和生物降解的廢棄物,由保潔公司的轉運車輛收集到環衛清潔樓,進行焚燒發電或填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