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環境,讓城市記憶更有城市韻味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作為推動城市更新的立面改造同樣要遵循這樣的原則,致力于改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筑面貌。 廈門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馬武定說,建筑立面改造應因地制宜,才能講述獨特的城市“語言”。在他看來,街道立面的整治應當作為塑造整體城市形象的一個部分,需要對城市的歷史、現實、自然、人文進行系統思考,明確城市特色所在,應當把融入周邊環境作為重要考量因素,通過立面改造喚醒居民對城市歷史的記憶,增強家園歸屬感。“比如中山路街區,其建筑風格都是南洋騎樓風,在立面整治時就應與之呼應靠攏,反之則會顯得突兀,也會失去城市特有的建筑語言”。 王公宮是鐘宅重要的傳統宮廟,在鐘氏族人心里有著很高的地位。王公宮的紅磚墻、燕尾脊,以及精美的泥塑、彩瓷、鎏金垂梁,無不顯示出鐘宅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位于王公宮旁的沿街建筑在立面改造中,創新地引入現代閩南風設計理念,通過在建筑局部注入閩南元素,用淺色仿石漆涂料統一外立面色彩,空調采用閩南元素的格式統一遮蔽處理,外墻欄桿、遮擋隔斷采用閩南元素透空花式,來實現建筑整體對閩南風格的呼應。完成改造后的建筑,洋溢著親切的閩南風,與毗鄰的王公宮相融合,形成了統一的建筑景觀。 我們細察一些立面改造的經典案例,就會發現,經過改造的建筑無不留下了城市文脈、城市記憶的烙印。杭州的解放路近年完成了立面整治,由于堅持“修舊如舊”的理念,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歷史底蘊和歲月痕跡。 建筑被稱作凝固的音樂,立體的畫,實用的雕塑,永恒的詩,說的是建筑的韻律美與節奏美。成功的立面改造,應當能找回這種韻律美與節奏美。后現代建筑大師文丘里認為,建筑需要傳遞歷史文脈、地域性及人文精神等多重內涵,而這種傳遞不僅通過內部空間來完成,一定程度上,表皮可以超過建筑空間成為信息傳達的主要載體。 |
相關閱讀:
- [ 03-03]湖里區塘邊社區大力推進立面改造和“兩違”工作
- [ 02-20]湖里區立面改造匯聚文明力量 居民樓舊貌換新顏
- [ 02-08]廈門湖里城區立面改造成效顯著 200多棟房屋完工
- [ 01-31]廈門:湖里區立面改造與時間賽跑 鉚足勁加班加點
- [ 01-12]廈門湖里舊房變新家 力爭100幢立面改造房屋春節前竣工
- [ 01-03]廈門湖里區金山街道節日不停工 66棟房屋實施立面改造
- [ 12-12]廈門湖里全面啟動立面改造行動 60多棟建筑施工
- [ 12-06]湖里區江頭街道啟動立面改造工程 居民主動配合拆除歷史違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