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誠毅志愿者聯盟”成員進社區服務群眾
集美區開展閩南戲曲進村居傳習活動,受到群眾歡迎
福建日報訊(記者 田圓)三月春雨斜斜,滋潤萬物生長。在集美這座大美之城中,依托厚重的歷史積淀、人文資源形成的“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與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學村文化),成為奠定集美物質和精神文明不斷進步、社會日趨文明和諧的“基石”。
圍繞“一精神三文化”,集美區加大宣傳力度和深度,從每周到每個月,大張旗鼓地推進文化進社區、打造志愿服務隊伍、關注生態等文明創建工作,讓文明理念在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在外變成人們的自覺行動。
潤心
人文底蘊滋養傳統文藝土壤
“大家愛看,我們演得也開心,現在還有不少小孩希望可以學這門手藝,這更是讓我們感到欣慰。”3月17日,廈門市集美區黃月嬌木偶戲劇團團長黃月嬌帶著團員們先后到白虎巖和后溪鎮田頭村,表演布袋木偶戲。臺上演得熱鬧,臺下看得仔細,掌聲叫好聲不斷。表演結束后,還有不少孩子圍著表演人員,好奇這小小木偶里的乾坤。
布袋木偶戲,被稱作是指尖上的藝術,更有人以“一口說盡天下事,十指牽動萬人心”道出了布袋木偶戲的精妙之處。上世紀60年代,黃月嬌的父親黃亞水老先生來到杏林前場公社,將布袋木偶戲傳播開來,后來,黃月嬌也傳承父親衣缽,希望將這個閩南傳統技藝繼續發揚光大。
康城小學和杏東小學各開辦了一個荷葉說唱興趣社團,均由前場歌仔說唱傳習中心負責人林惠真授課。她每周都會到校為孩子們上一堂課,傳授荷葉說唱的技藝。“我和曲藝隊的成員現在也經常參加區里組織的活動,不僅表演傳統曲目,如今也會在說唱的內容上進行創新,配合平安宣傳等等。”林惠真說,26年前她從父親手中接過圓圓的“荷葉”,如今,她還想把它傳給下一代。
保護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閩南民間技藝之所以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為人們所接受,除了依靠其自身的生命力,更離不開展示的平臺。去年開始,集美區開展了閩南戲曲進村居傳習系列活動,先后走進集美轄區內各社區戲臺,把木偶戲、南音、布袋戲、歌仔戲(薌劇)、答嘴鼓、荷葉說唱等傳統曲藝帶到百姓“家門口”,讓戲迷和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這些珍貴的“老手藝”,繼承、傳播閩南文化,進一步挖掘豐富人文集美的內涵。
例如,集美區先后建設全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集美區閩南曲藝創作基地;出臺《集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暫行辦法》,評審公布集美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制定《集美區民間文藝團隊扶持暫行辦法》,對表演給予扶持,對創作給予獎勵,對授藝給予補貼;在中小學設立“閩南戲曲示范點”,傳承人親自為孩子們教學;除了讓閩南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外,還走進農村、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軍營。
如今,多項傳統閩南民間藝術在這片充滿文化底蘊、人文情懷的土地上,盛開了新的花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扎根到了大家心里。
暖心
志愿服務傳播社會正能量
作為人文集美的內涵,“一精神三文化”被注入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志愿服務精神,已成為集美的一道亮麗風景。
3月4日,在集美北區霞梧廣場舉辦的“志愿集美·與你同行”學雷鋒便民服務活動現場,集美區潯江夜讀志愿服務隊、“學村飄歌”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帶來了《仰望雷鋒》《三月,我們與雷鋒相約》等歌舞和朗誦節目,以原創作品歌頌時代正氣、傳播社會正能量。
來自僑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師陳金鈴已不止一次參加這樣的志愿活動,她真誠表示,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更多人。
小紅帽,紅馬甲,點點“志愿紅”活躍在集美的大街小巷,出現在各類大型活動現場:他們走上街頭疏導交通,他們隨手撿起垃圾,他們用專業知識保護紅樹林……他們都是“集美·誠毅志愿者聯盟”的一份子,通過多種形式踐行雷鋒精神,傳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理念,用文明行動展現集美人的精神面貌。
據了解,自今年1月啟動以來,集美區開展了“志愿集美·與你同行”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以志愿者們深入社區和學校的方式,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疏導交通、環保宣傳、消防安全、關愛老人等志愿活動。
在集美,社區書院不僅能夠發揮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作用,同時也是志愿服務、提升居民文明素養的重要載體。在不久前于集美召開的社區書院工作總結推進會上,記者了解到,今年集美區將繼續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依托專業社工管理模式,在全區新增16家社區書院。
集美區委文明辦主任黃新聰告訴記者,目前,集美區已組織了包括“人文集美 你我同行”志愿服務、“集美好所在 大家同呵護”環保活動等在內的一批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旨在通過推動“社工﹢義工”工作模式,讓志愿服務更接地氣,能夠扎根社區。
初心
關注生態根植綠色理念
為“倡導垃圾分類不落地 有效資源全回收”的理念,3月11日,集美和欣社工服務中心聯合鐵山社區居委會,在集美區委文明辦的支持下,開展了以“科學分類,綠色鐵山”為主題的“八不”文明行為宣傳活動。
“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創建文明鐵山。”現場居民不僅積極參與文明小游戲,還熱心投入宣傳中。
生態文明,關乎城市發展,更關乎百姓生活,是一座城市建設的信心之源。在今年1月國家住建部公布的2016年中國人居環境獎“范例獎”名單中,集美區村莊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光榮上榜,成為廈門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無論是生活中的點滴細節,還是引人注目的豐碩成果,折射出的都是早已深深根植集美人民心中的綠色理念。
據了解,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集美·誠毅志愿者聯盟”也組建了多個環保志愿者團體。
從去年開始,集美大學工程學院老師唐凱除了做好授課之外,還經常往園博苑跑。原來,去年7月份,相關單位在園博苑濕地公園安裝了一套“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這套系統安裝完畢后,唐凱和工程學院的10多個科普志愿者,每隔幾天就會去采集相關水質數據。
“我們采集數據,主要是判斷這個區域的水質是否穩定。”唐凱說,在采集數據過程中,志愿者還會經常對前來參觀的小朋友普及科學知識,“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讓生態文明深入小朋友心中,一起呵護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