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城事 > 正文

廈同安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打造“高山黨校”品牌

2017-03-24 10:28:09吳耀東?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柳綠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去年,“莫蘭蒂”臺風過后,同安區委組織部向該區黨員干部發出號召,576支黨員救災隊伍先后成立,共同投身災后重建工作

2016廈門(同安)首屆國際朱子文化節暨廈門(同安)朱子書院開院儀式舉行

來自世界各地約10萬民眾共同參與呂厝“送王船”活動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耀東)昨日,同安區召開組織、宣傳、統戰和民族宗教工作會議,總結去年工作并部署今年工作。去年,在同安區委的領導下,同安區組織、宣傳和統戰部門主動作為,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為富美同安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同安區委書記黃燕添在會上對三個部門的工作做出了具體部署。他表示,做好今年的組織、宣傳和統戰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大家一定要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態度,更加扎實的作風,銳意創新,務實苦干,奮力開創同安組織、宣傳和統戰的政治工作新局面,為富美同安趕超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組織工作

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

昨日會場上的2017同安區委組織部工作報告格外引人注意,因為會議材料上印有二維碼,與會人員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報告解讀動畫和圖文。掃碼讀報告,同安區委組織部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擴大組織工作的知曉度和參與度。

這種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在同安區的組織工作中處處可見。去年,同安區委組織部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今年,同安區在組織工作上將聚焦主責主業,注重精準科學,為“富美同安”趕超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打造“高山黨校”品牌

位于蓮花鎮軍營、白交祠村的“高山黨校”已經成為同安區組織工作的一個品牌,吸引了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等眾多重量級媒體的關注。“高山黨校”作為全省首個邊遠山區黨校教學點和市區“兩學一做”教育基地,自去年成立以來,已舉辦培訓班20期,培訓黨員干部3000余人次,輻射吸引黨員群眾2萬余人前來參觀學習考察。

這種“黨校辦到高山上,教授請到家門口,學員深入田間頭”的學習教育模式,是同安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的一個縮影。

學習的成果在去年抗御“莫蘭蒂”臺風和災后重建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在同安區委組織部向該區黨員干部發出號召后,576支黨員救災隊伍先后成立,黨員干部紛紛沖鋒巡查值守、災后重建第一線,詮釋了合格黨員的責任擔當。

今年,同安區將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繼續打造“高山黨校”特色品牌,在全區開展黨支部基本建設年、“百村千支大走訪”、“服務金磚黨員先行”、“我為富美同安獻一策”等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在服務大局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換屆工作風清氣正

強化一線用人導向

“以用人環境的風清氣正促進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去年同安區結合換屆調整交流處級干部145名。在干部交流調整力度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去年的換屆風氣滿意度測評卻高達100%,許多基層干部群眾評價去年換屆“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空氣清新、政治清明”。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在換屆過程中,同安區委組織部首次牽頭聯合紀檢、政法、統戰等18個部門開展人大代表建議人選、政協委員候選人考察審查工作。

一線用人導向在此次換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新提拔領導干部具有鎮(街)基層工作經歷、長期在重點項目征拆一線的占到76%,隊伍活力不斷增強。此外,去年同安區還選派123名干部到重點工作一線掛職鍛煉。

今年,同安區在干部管理考核上繼續發力,將出臺《同安區鎮街黨政領導班子和區直部門領導班子實績綜合考核評價實施方案》,差異化抓好實績綜合考評;制定一線考察干部的具體操作辦法,精準科學選人用人,使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

全面推進基層黨建

黨建富民強村卓有成效

去年,同安區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下大力氣打好“黨建富民強村”攻堅戰,突出“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居)集體經濟、美麗鄉村建設”三大板塊,所有村(居)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今年,同安區將抓好城市基層黨建,把街道社區、駐區單位、新興領域的黨建工作統籌起來,以黨的建設引領社會治理創新;持續推進“黨建富民強村”工程,大力推進股份合作試點改革,加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開展“好搭檔”評選,并把整治“村霸”作為農村基層黨建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強非公黨群陣地建設,推進現代服務業基地美亞柏科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建設。

同安區將以信息技術促進基層黨建新提升,大力推廣“互聯網+黨建”做法。除了掃碼讀報告外,還將加快推廣“廈門黨建e家”平臺,創辦“銀城黨建”微信公眾號,并加強村居主干微信工作群引導監督管理,把線下教育動員和線上線下交流結合起來。

加大人才工作力度

激發人才發展活力

新一批同安區拔尖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首批民俗文化人才評選結果即將公布。據悉,此次同安大幅提高區級人才待遇,拔尖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津貼由原800元、500元分別提至1600元、1000元,津貼標準提至全市各區最高。

今天的同安比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工作被定位為組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銀城113”人才計劃總綱基礎上出臺教育、衛生、旅游等人才引進和培育細則;加大教育、衛生、社工等民生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做強做大人才創業園,精準引進重點、新興、特色產業“高精尖缺”創新創業人才;突出區域特色,培育千年古城民俗文化人才和現代化農業產業人才,為“富美同安”趕超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水平

市對區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中名列前茅,在市對區文化產業績效考核中總分排名全市第二,2016年,同安區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各項工作有聲勢、有力度、有提升,碩果累累。

今年,同安區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將突出服務保障廈門會晤,著力抓好思想教育和理論建設,著力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著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水平,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藝繁榮發展,為開創富美同安趕超發展新局面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搭建宣傳平臺

傳播正能量

上周,央視《每日農經》欄目組還在同安進行了為期5天拍攝——去年以來,同安加大了對外宣傳推介力度,積極對接主流媒體,在人民日報、新華網等20余家央級媒體上共推出近百條次報道,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創新治理、高山黨校“兩學一做”、村村通公交建設、工業社區建設等典型做法被央級媒體報道,為同安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同時,同安區十分重視正能量的宣傳。在抗御“莫蘭蒂”臺風期間,在市級以上主流報紙刊發報道74篇、通過廣播、電視播報新聞103條、在相關網站發布信息648條,為穩民心促重建發揮了重要作用。

“融媒體”的概念在宣傳工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去年,同安區積極構建大宣傳平臺,整合網站、廣播電視、報刊、微信公眾號等資源,加大新媒體平臺的開發利用,打造新聞信息即時發布平臺,并利用微信朋友圈形成矩陣式傳播。同安區在全省率先制訂出臺統一的宣傳陣地管理辦法,對不同類型宣傳陣地的管理做出具體規定,并統籌各鎮街、各部門的微信工作群資源,建立全區性微信工作群。

同安區還舉辦了全市首個區級新聞發言人培訓班,有效提升了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和新聞發布水平。

同安區將繼續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營造立體化宣傳格局,并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在網站、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上形成矩陣式傳播。此外,同安區將舉辦微信使用及管理培訓班,加強網絡文明建設。

深化文明創建

當好金磚東道主

去年,同安區制定區級市容管理考評機制,在全市率先運用電子技術手段開發運行“同安區智慧市容管理考評平臺”、“同安區文明衛士”電子督查平臺,實現對鎮街和職能部門進行量化考評。通過開展示范街建設,以點帶面實現城區“門前三包”全覆蓋。在去年10月全市“門前三包”專項考評中獲綜合成績第一名。

同安區創設“銀城文明引力波”品牌,推出“銀城文明引力波”系列活動,如開展基層巡講、組織文明來斗陣基層巡演、設立奉茶驛站,開展“遵守八不規范,做文明公民”宣傳活動。在“莫蘭蒂”臺風后,同安區又團結首批25支志愿服務隊組建“920·就愛您”志愿服務聯盟,目前“聯盟”旗下共匯聚了47支志愿服務團隊7022人。

今年,同安區的文明創建工作將與廈門會晤相結合,打造一批志愿服務驛站,持續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推進區文明辦、城管辦整合改革工作,不斷完善文明創建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機制。

建設文化強區

彰顯文化底蘊

去年,同安區建成了全球首座實質性運行的朱子書院,成功舉辦了首屆朱子文化節、珠光禪瓷文化節、開閩王文化節、孔子文化節、紀念蘇緘誕生1000周年、紀念朱熹誕生886周年、蘇頌文化節等傳統文化節慶活動,提升了同安對外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

在非遺傳承保護方面,同安區編輯出版了《同安非遺典藏》等2本非遺書籍,并指導錫雕技藝、醬油古法釀造等項目申報省級非遺項目,目前該區共有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9個省級非遺項目、14個市級非遺項目及19名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同安區還在同安影視城成立農民畫創作展示交流中心,進一步傳承發展同安農民畫。

同安區還成立了區文化旅游工作領導小組,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增幅及占GDP比重增幅在全市各區排名第二。

今年春節元宵期間,同安區共開展區級大型文體活動30項,鎮街活動39項,村居活動155項,參與群眾43萬余人次,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今年,同安區將重點推動華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打造珠光青瓷和農民畫展示區,推動珠光青瓷和農民畫形成產業;圍繞歷史文化街區、北辰山民間信俗保護區、呂厝丙洲民俗保護區域、蓮花茶山傳統音樂保護區域、宋江陣游藝保護區域等五大片區,開展傳承、培訓研修、展示、交流等活動;推進歷史漫道、鳳山(文筆塔)公園、閩南宗教文化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城鄉三級文體設施建設,建設一批高清LED顯示屏宣傳欄。

統戰和民族宗教工作

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凝聚人心、匯集力量,2016年,同安區統戰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凝聚統戰力量、構建民主黨派參與平臺、拓寬對臺對金交流渠道、發揮海外聯誼橋梁作用、促進商會健康發展、創建民族宗教平安等多項工作上取得不菲成績。

今年,同安區委統戰部牢牢把握統戰工作的職能定位,凝聚共識,加強統一戰線意識形態工作;服務大局,鞏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匯聚僑力,拓展海外統戰工作新領域;提升服務,促進非公經濟企業轉型升級;依法管理,推進民族宗教和諧穩定;改進作風,加強統戰部的自身建設。

文化同根促交流

木船的風帆慢慢升起,主祭人點燃了“王船”,霎時,火光沖天,鑼鼓喧天,爆竹震耳……去年11月26日,一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盛會吸引了來自廈門、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10萬民眾共同參與——這是每4年舉辦一次的呂厝“送王船”。

呂厝“送王船”已有600多年歷史,作為一條民間文化交流紐帶,它儼然成為了海外華人華僑、臺灣同胞回鄉探親、尋根謁祖、進香朝拜的“根”,發揮著聯系海內外親人友誼、增進共識、促進民間文化交流的社會功能。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去年的“送王船”活動在廈門與馬來西亞馬六甲積極推動“送王船”習俗聯合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更顯得意義非凡。

不止是“送王船”,同安與臺灣地區的銀同媽祖(臺灣尊稱“三媽”)信仰交流也在去年達到一次高峰——銀同媽祖首次鑾駕臺灣巡游、臺灣30多座銀同媽祖信仰宮廟聯合發起成立了“臺灣三媽文化交流協會”、50多家從銀同天后宮分靈到臺灣的宮廟加入協會。去年,同安區委統戰部共指導全區各宗教活動場所和重點民間信仰點接待臺灣、金門鄉親54個組團7201人次。

文化搭臺民心通,在過去的一年里,同安區委統戰部在民間民俗文化交流上,運用文化同根、神緣相親、祖脈在同的影響,在同安與海外華人華僑、臺灣同胞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商會換屆促發展

“這屆商會是最有活力的一屆。”剛從杭州回來的同安區工商聯(商會)主席陳福祥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同安商會都十分注重外出考察學習,此次考察正是自去年換屆以來商會組織的第一次外出,50多名會員先后前往南京、揚州、無錫、蘇州及杭州考察工業企業。

讓陳福祥欣喜的是,通過這次考察,他發現這一屆的同安商會活力增強了——去年12月,在同安區委統戰部的精心指導下,同安商會吸收了一批懂經濟、會經營、年富力強的企業家加入商會組織。

陳福祥解釋,青年企業家有想法、有沖勁,尤其是從美國、德國回來的“海歸”,為商會帶來了國際上最新的經營理念,中年、老年企業家手里則掌握了大量的財富、經驗和社會影響力,三代人相互補充,使商會呈現出老中青三代人相互交流、碰撞的局面。

在同安區委統戰部的指導下,同安商會還積極引導企業參與慈善。陳福祥說:“同安貧困學子還有很多,組織引導企業家參與愛心事業是同安商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同安商會愛心基金自2013年成立以來,共資助了2所學校,206名貧困大學生,800名貧困高中生,392戶貧困家庭,總捐資金額達278.12萬元。去年3月,同安商會又與同安區委統戰部聯合成立了同安區“民企聯村”精準扶貧行動領導小組,分別與同安區6個經濟薄弱村簽訂幫扶協議。

教育交流促歸屬

“孔子文化博大精深,同安孔廟的美太不可思議了,深厚的知識和文化蘊含其中!”人群中不時發出一陣陣驚嘆。去年9月,同安區僑聯與華僑大學聯合主辦的“走進僑鄉——古城同安行”之旅,吸引了華僑大學2016級來自南非、安哥拉、剛果、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日本、香港、澳門、臺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名境外新生參與。他們在同安孔廟“祈學廊”上留下自己的心愿,到美麗的羅漢山品嘗同安特色美食,讓同學們印象深刻,流連忘返。

這項活動被華僑大學境外生高度認可的品牌活動,僅僅是同安區統戰部發揮橋梁作用、促進海外聯誼活動的冰山一角。

在過去的一年里,同安區委統戰部還組織開展了多項境內外教育交流活動:邀請廈大國際學院南洋研究院海外博士生到同安開展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工作;接待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13所香港高校100多名學生到同安開展“海內外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夏(冬)令營活動”;組織同安陽翟小學與臺灣萬芳小學開展“兩岸同心,智慧同行——兩岸共學冬令營研討活動”;爭取市僑商會“互聯網+”僑愛心電腦閱覽室落戶竹壩學校,為促進境外學生了解中國文化、了解古城同安歷史、更快更好融入大陸起到了積極作用,有效增強了海外華裔青少年。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