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大四學子演唱集大版《成都》
廈門醫學院的“小護士”帶來手語表演
聽什么?
不但有四場綜合性音樂會演出,還有多場專場音樂會,涵蓋民謠、經典、搖滾等類型
誰來唱?
廈門日報訊(記者 應潔 林桂楨)整合集美各高校優秀歌手、音樂團體等,通過校地合作共建的模式,彰顯人文集美內涵
以集美新城和園博苑美景為舞臺“背景”,就著春雨,這場洋溢著青春氣息的音樂會又多了幾分詩意。上周六,以“人文集美·樂動學村”為主題的2017“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啟動儀式暨首場音樂會在集美新城市民廣場舉行。
在集美,不僅能感受到書卷氣,還有音樂作伴。此次音樂會打破了校與校之間的“圍墻”,為大學生打造音樂交流、展示的專屬舞臺,來自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廈門醫學院等十多所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成了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
本次活動也拉開了一趟長達10個月的音樂之旅——據悉,2017“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將持續至明年1月,此次活動將以音樂為主線,以轄區高校大學生為主要群體,通過校地合作共建的模式,開展一系列公益性音樂文化活動。
活動由集美區委宣傳部主辦,集美美文教區管委會、共青團集美區委員會、集美轄區各高等院校宣傳部(團委、學生處)協辦,廈門市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廈門萬舜文化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廈門市流行音樂協會、廈門世紀環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支持。
【現 場】
大四學子帶來集大版《成都》
綿綿的細雨澆不滅同學們的青春熱血和藝術激情——在啟動儀式暨首場音樂會上,來自各校的音樂達人接連登臺,用美妙聲音贊美青春、唱出對集美的熱愛。除了歌唱節目之外,還有管樂演奏、陶笛合奏、手語表演、朗誦等豐富多樣的節目類型,全方位展現大學生的多才多藝。
“嘉庚銅像流連的,不止恩師舊友;白鷺林邊晃動的,曾有你的衣袖……”一首重新填詞的集大版《成都》由集大學子霍建宇淺吟清唱、娓娓道來,獻上最原汁原味的集大記憶,引發大家的情感共鳴。
今年2月,趙雷一曲《成都》紅遍大江南北,集美大學也推出了專屬版《成都》,本校學子改編作詞、演唱,配上趙雷譜的曲,用歌聲向母校“表白”。演唱者霍建宇是大四學生,作為一名準畢業生,他唱這首歌時總是觸景生情,“詞里的很多地點和景象讓我感觸很深。自己馬上就要告別校園,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不知道啥時候會回來,但唱起這首歌,我就會想起在集大的日子。”
華大“小聯合國”同臺獻唱
和霍建宇的安靜民謠相比,華僑大學帶來的歌曲《try everything》則熱鬧了許多:演唱者都是來自華大華文學院的學生,分別來自安哥拉、印度尼西亞、老撾、菲律賓及港澳臺地區。安哥拉小伙黃運勝已在華文學院學了一年漢語,他說,非常高興能通過音樂認識到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
祖籍潮州、生長在馬來西亞的唐永亮展示了中國武術,他說雖然長在國外,但從小喜歡武俠電影。
臺灣音樂人鼓勵“唱自己的歌”
本場音樂會還邀請到一位特別嘉賓,來自臺灣的音樂家、《廈門親像一首歌》的創作者楊慕。四十多年前的臺灣,楊慕和他的大學同學們一起,用理想和青春的熱情,發動了第一次臺灣校園民歌運動,從此拉開了華語流行樂壇的華麗大幕。他說,他想把根扎在這個百年學村,他要再次召集他的老伙伴們,和新時代的大學生一起,發動第二次校園民歌運動,讓所有的大學生開始“唱自己的歌”。
【背 景】
音樂會主打原創
將成“固定品牌”
主辦方介紹,此次音樂節旨在通過校地合作共建,為集美轄區各大中專院校文藝人才搭建展示平臺,為廣大師生、市民和游客提供獨具學村文化魅力的精神生活,促進“產城學人”深度融合,并以此深化學村文化內涵,打造特色品牌,彰顯城市人文魅力。
集美是嘉庚故里、百年學村,轄區擁有十幾所大中專院校、十多萬高校師生,這里的“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獨具魅力。
據介紹,依托百年學村、高校聚集的人文家底,集美打造出“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龍舟唱晚集美學村音樂節”“音樂廈門·集美聲音”等一個個集美學村文化品牌。現已啟動的2017“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也將通過長期固化此原創音樂項目,形成根植集美的音樂文化品牌,為集美城市文化建設做有益探索,打造城市名片。
整合各方資源
打造音樂盛宴
2017“聽見集美”廈門集美學村周末音樂會整合各高校優秀歌手、音樂團體等演藝資源,與各高校團委、文藝社團共建音樂聯盟,將舉辦以“啟動儀式”“畢業季”“開學季”“年度盛典”為主題的四場綜合性音樂會演出,以及涵蓋民謠、經典、搖滾、詩&歌、閩南文藝等不同類型的多場專場音樂會,以除寒暑假外平均每月兩場的“高密度”,呈現一系列表演形式豐富、內容多元化、主題多樣化的音樂文化活動。
在年度盛典中,還將由各高校推選、線上票選人氣歌手、樂隊及相關音樂團體等,為獲獎選手及作品頒發證書、獎金,打造一場精彩紛呈的年度音樂盛宴。
本次音樂會向集美10多萬大學生敞開懷抱,為轄區各高校文藝人才提供創作、展示、表演的平臺,打破校地兩道墻:有形的圍墻和無形的心墻,讓學生走出校園,將自己的音樂作品真正推向社會聽眾,為集美學子提供音樂創作、展示的舞臺。
【聲 音】
為校際交流
創造機會
“沒想到雨天音樂會效果反倒更好!”廈門軟件學院大二的學生侯璞源說,音樂會開始前,他還擔心節目沒法正常進行,但現實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淅淅瀝瀝的雨點把開場表演渲染得很震撼。在學校里,侯璞源也是音樂愛好者,擅長烏克麗麗,希望以后也有機會在這樣多校聯合的大舞臺上登臺表演。他說,本場音樂會搭建了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也為集美轄區內文藝校際交流創造了絕佳的機會。
集美文藝
“好戲連臺”
蔡志翔是廈門醫學院的一名大一學生,他說,在就讀醫學院不到一年的時光里,集美就有草莓音樂節、龍舟唱晚音樂節等多個重磅文藝活動推出,學生在完成課業之余,還能用這些集美給的“福利”放松身心。“我覺得,文藝活動對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作為校學生會文娛部的一員,蔡志翔觀察到,校園里學生自己舉辦的文藝活動有不少,但與其他高校合作開展的卻鳳毛麟角。他認為,文藝活動不能閉門造車,“有交流、有對比才能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