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開展文明素質提升行動 展現文明思明形象
如今的廈門“八市”干凈整潔,即使在這樣的陰雨天里,地面也幾乎看不到垃圾。 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思明區組織志愿者們上街宣導文明騎行。 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這是一位市民的親身經歷:從前,欣景佳苑小區垃圾桶就放在一樓,臟水滴得到處都是,但現在小區既看不到垃圾桶,也看不到一張紙屑、一個煙頭。
這是一場難忘的精神洗禮:不久前,思明區志愿者聯合會14支志愿服務隊伍以及晨曦公益服務隊、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廈門建安慈善基金會、藍天救援隊、廈門110水上救援隊和嘉蓮街道愛心義工服務隊等多支志愿服務隊的代表歡聚一堂,與專家們共同探討如何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素質。
這是一場沒有止境的志愿行動:今年開始,城市義工宣導文明排隊、文明過新年、文明騎行、學習“垃圾分類”等一場場志愿系列活動,展現了有大愛、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思明形象。
如今的思明,不僅僅有“天藍水淳游人醉,蜂飛蝶舞花滿園”的美麗感官,更有一道道文明風景翩然而至,文明追求不斷攀升。
在這繽紛景致的背后,是思明區審時度勢,深度發掘文明內涵的科學決策。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每位思明人都行動起來了:設立園林綠化災后重建提升工作項目30個,已投入施工管理人員約2.3萬人次;累計拆除“兩違”135處,糾正占道跨店經營258件,取締露天燒烤8攤;10萬余名“紅馬甲”在區政務服務中心、曾厝垵、自行車快速道(洪文站)等地進行志愿服務……
可以說,從政府到群眾,從團體到個人,思明已唱響了文明最美和聲!
素質提升,從點滴開始
“八市”為廈門第八市場的俗稱,因日常人流量巨大,市場內常常垃圾成堆,污水橫流。但17日記者來到八市,卻發現環境變得干凈整潔,地面基本沒衛生死角,空氣中彌漫著瓜果的飄逸芳香,市民們穿梭其間選購中意的食材。
“許多八市店家都簽署了‘垃圾不落地’承諾書。”今年47歲的海鮮攤主吳小漢是老“八市人”了,對于曾經八市的不文明行為了然于心。也正因為如此,當鷺江街道開展“垃圾不落地”活動后,他很快就報名了,“市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保護好它就是發展好自己”。如今,吳小漢和其他111名店家不僅一起做好市場內衛生保潔工作,還攜手提醒其他店家垃圾不落地,裝在街道配發的垃圾袋里,等待保潔公司定時上門收集。
八市的變化是市民素質提升的一個剪影。今年以來,思明區持續推進文明創建再提升、災后重建再發力,做到“月月做主題,周周有活動,天天有聲音”。
2017年1月,思明區啟動“愛在路上 文明伴您過新年”活動,一本好書、一副春聯、一封文明倡議,都讓市民感受到了文明新風,從而積極參與家庭、社區的清潔美化,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同時做到文明出行;
2月,思明區號召青年做文明騎行的表率,180名志愿者分四支車隊四條線路騎行,沿路進行文明騎行宣導,并以身作則,擺放好亂停放的共享單車;
3月,思明區為區政務服務中心、演武大橋觀景平臺、曾厝垵、廈大(南普陀)公交站、梧村長途汽車站、白鷺洲公園、自行車快速道(洪文站)等七個新的志愿服務驛站揭牌,讓市民群眾就近、就便參與志愿服務。
每一場活動,都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都是一次文明素質的提升。現在,在廈港、開元等街道的老舊小區,居民養成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好習慣,因為沒了垃圾,連蚊蟲也少了。匯文路上的商家自覺遵守“門前三包”,使得人行道上增設了非機動車停車位,廢棄停車場的出入口增添了彩繪。志愿服務驛站更成為普通市民的志愿平臺,他們為行人提供旅游景點咨詢、公共交通引導、文明旅游宣傳及開水供給、手機充電等服務,成為城區最美的風景。
責任擔當,從自身做起
思明區嘉蓮街道九州商社大廈沿街,一條干凈寬敞的人行道赫然出現。
被違建店面占了十多年的沿街,怎么突然就整齊漂亮起來?2月22日,一輛大型挖掘機抬起“手臂”捶向這八間違建店面。至此,大廈沿街又恢復了原貌,而原本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得以清除。
在推進文明中,思明區由上至下主動擔當,齊心讓文明的答卷寫得更加漂亮。譬如,思明區城管就敢于向最強的“硬骨頭”動刀——黃厝村口占地15000平方米的花圃被徹底拆除,整潔干凈,兒童嬉戲的畫面再現;原本五花八門的店面門楣招牌嚴格按照廈門城市市容市貌標準,統一規范、統一設置,實施“一店一招”。
不僅僅是城管,思明區各個部門也都行動起來,從自身崗位出發,主動擔當,在文明創建中主動作為。
“我始終告誡自己,要延續軍人的素質和品質,高要求做好戰士訓練和巡邏反恐工作,為廈門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3月14日,在“人人都是東道主 思明青年展風采”思明區機關干部職工演講比賽上,來自思明公安分局的邢國星一開口,正義凜然的氣場立即打動觀眾。
文明創建,青年是重要生力軍。此次比賽由思明區文明素質提升行動組主辦,區直機關黨工委、區委文明辦、共青團思明區委聯合承辦,來自全區各個單位的15名選手從自身工作崗位出發,深情或激昂地演講,分享著抗御“莫蘭蒂”臺風及災后重建中涌現出的“廈門精神”,也談起“十大提升行動”中勵志感人的點滴故事,讓現場觀摩的青年干部備受感染。湖光社區網格員陳怡揚說,今后更要身體力行,帶動更多的居民加入潔凈家園等行動中,扮靚廈門。
旅游是文明流動的窗口。為進一步提升思明區旅游服務的整體水平,思明區開展旅游服務窗口培訓活動,就思明區旅游資源、文明旅游、旅游投訴、旅游服務接待、旅游溝通技巧、旅游緊急救援和防恐法律知識等內容進行詳細的培訓。全區旅游行業20個單位共有80多名學員參加了培訓。思明區婦聯系統則開展“修身、齊家、做事業,做幸福女人”主題講座,特邀國家高級禮儀培訓師主講,為廣大婦女傳授修身齊家立業之道及形體禮儀養成。
創新機制,讓文明長駐
“哪里需要我,我就出現在哪里。”去年底,思明區濱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邑新被任命為“路長”。從那以后,在曾厝垵片區,在黃厝片區,經常能夠看到楊邑新查看進度、協調問題的身影。
聽說過市長、區長,那什么是路長?原來,這是思明區在文明整治提升行動中實行的創新做法,包括思明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在內的28名區領導掛鉤28個重點路段片區,全面負責指導協調所負責路段立面整治提升、“兩違”拆除、市政園林改造、夜景工程提升、市容秩序管理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協調解決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比如在黃厝,路長黃嘉斌每天上午召開協調會,對具體工作進行部署安排。在環島干道,經常能看到路長許躍生在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身影。在何厝下何社,路長郭勇鵬總是身處拆除現場協調指導,推進工作……
建立了“路長制”,并不代表其他人就可以當“甩手掌柜”了。一條路上至少有四個層面的人員參與,從區級領導、屬地街道領導、社區人員,到分管部門。他們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速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
為了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建設,打造具有國際風貌、思明特色、大氣精致、溫馨和諧的城市形象,思明區在“路長制”中還強化督促檢查。28個重點路段片區的“路長”要接受區紀委、組織部門的督促檢查。在檢查中發現干部、考察干部,對工作推動不力的相關路段的街道包片干部,要嚴肅追究問責,確保整治提升工作按序時進度推進。
路長制是思明區保障文明的重要抓手。為讓文明長駐,思明區還在“思明文明風”微信公眾號設置“曝光臺”,運用共同締造的方式方法,鼓勵市民隨手拍下、錄下不文明行為發送至“思明文明風”,并進行適當的評論。以此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居民更好地支持和參與城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
在思明區委文明辦創建的“文明創建隨手拍”微信群工作平臺上,從區領導,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再到社會監督員和遍布街巷的志愿者們,無一例外,都是城市文明建設的志愿者。
他們走街串巷,一旦發現衛生死角、占道經營、市政設施破損等需要及時解決、能夠馬上解決的動態問題和薄弱環節時,隨手一拍,就能在微信群里反映。而同在群里的職能部門、街道社區相關責任人就會認領整改,并及時反饋整改情況。問題處理從發現、回應、整改,再到完成回復,平均耗時減少至30分鐘。(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