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文明創建再提升 思明區多措并舉落實迎金磚
文明風3月31日訊 廈門市思明區緊緊把握“廈門會晤”重大歷史發展契機,立足“文明創建再提升·災后重建再發力”,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促進城區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雙提升”為主要目標,出臺《“文明素質提升行動”實施細案》,圍繞“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服務、文明禮儀、文明環境”主題,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40余項活動,通過“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讓文明成為思明區更加鮮明的精神底色。
做深做實,打造文明優美“一座城”
立足城市管理再提升,做深做實常態長效機制,共塑優美整潔的城區環境,進一步提升城區文明程度。
一是健全機制力促實效,優化城區環境。主動作為,以問題為導向,創新工作機制,促進文明創建常態長效,推動化解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城區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難點。持續發揮“文明創建隨手拍”微信群、《啄木鳥》內刊、多部門聯合督查、不文明行為曝光臺等機制作用,以“互聯網+”思維、“暗訪+內刊”方式,形成職能部門、街居干部、特邀監督員、媒體記者多元力量聯動,及時發現問題、合力督促落實,提高文明創建實效。“思明文明風”微信公眾號設置的不文明行為曝光臺,目前已開展至第7期;“文明創建隨手拍”平臺自2016年7月運行以來,已發現解決問題逾萬,整改率為100%,以文明創建水平提升帶動城區文明環境升級。
二是廣泛動員凝聚人心,美化家園環境。通過宣傳引導和環境改善實踐,進一步提升市民群眾的家園意識,搭建共建和諧家園的良好載體,引導大眾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共同維護文明城區形象。如以“潔美家園·喜迎新年”、“垃圾不落地·家園更美麗”等活動為契機,廣泛動員街道、社區、群團組織和社會力量,發動全民參與文明環境共建,從樓院、街巷、校園等各處身邊的細節著手,潔凈家園環境,扮靚美麗思明。
三是推進“垃圾分類不落地”,提升環境品位。思明區將“垃圾分類不落地”作為文明創建再提升和文明素質提升行動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宜居度為目標,1月中旬全面啟動“垃圾分類不落地”行動,科學規劃,優選景點景區、社區小區、商業街區等八大區域重點推進。加快推進環衛處體制改革,設立垃圾分類管理科,各街道按照標準配備專職人員。設立垃圾分類工作站,建立12條餐廚垃圾分類收集直運路線,在廈禾路、禾祥西路等重點路段增設分類垃圾桶。開展親子環保體驗,制作上線“垃圾分類互動手游”,在試點商業街、社區開展大型戶外宣傳和“四分類”宣傳展示,統籌志愿服務資源加強社區、景區等公共場所文明宣導,發動全媒體傳播先行試點經驗做法,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垃圾分類不落地”的知曉率、參與率。
層層引導,爭做文明有禮“思明人”
立足文明素質再提升,精心打造各類學習宣傳平臺,在市民中增強禮儀普及的吸引力和文明典范的感染力,由點到面,層層推進,引導和帶動形成向善向上的社會風尚和遵德守禮的文明秩序。
一是創新典型示范帶動“平臺”,引導文明認同。將鏡頭聚焦推動思明區文明城區創建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發揮榜樣力量,打造文明行為典范,形成崇尚和學習的風氣。開設“思明·勤奮與創新”、“幸福思明·最美微笑”等專欄,展現基層工作者、義工等系列模范群體的責任擔當和凡人善舉,在群眾中傳遞更多正能量。率先全市發起“少開一天車·呵護廈門藍”黨員干部示范綠色出行活動、“文明騎行·青年表率”志愿者示范行動,發出“最美隊形評選”征集令等,以鮮明新穎的主題形式和典型行為引導,在全社會掀起文明出行、文明排隊等文明新風。
二是設置文明禮儀學習“課堂”,引導文明認知。運用“線上+線下”組合拳,在新媒體、傳統媒體開辟文明禮儀學習專欄,提高公民對各類文明禮儀知識的學習掌握,為文明素質提升奠定基礎。截至目前共在“思明文明風”微信公眾號推出16期“文明禮儀跟我學”,在廈門晚報推出21期“禮遇金磚·幸福思明”,引導群眾共同識禮儀、正確用禮儀。結合2萬冊《了解金磚峰會更簡單》通識手冊宣傳,推廣金磚國家相關禮儀知識學習,引導市民在提升自身素養的基礎上,依據不同場合注重對外禮儀。
三是拓展社會氛圍營造“園地”,引導文明自覺。建構全方位、立體式、多樣化、持續性的社會宣傳格局,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發力,構筑城區靚麗的文明風景線。制作和廣泛傳播20萬份《遵守“八不”行為規范 做文明有禮思明人》宣傳折頁、《善心善行365》系列等6部公益動漫宣傳片,通過70余處電子顯示屏、300余處路名牌等各類宣傳陣地,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八不”行為規范和《廈門會晤市民文明公約》等的宣傳學習力度,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爭做文明有禮“思明人”的良好氛圍。
人人參與,當好文明迎賓“東道主”
關注提升群眾在迎接“廈門會晤”中的參與感,推動形成“廈門會晤”人人知曉、人人關注、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引導市民以文明熱情、志愿奉獻的主人翁姿態迎接八方賓客。
一是崗位服務再提升,激發各行各業責任感。以系列主題活動為抓手,引導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練好本領、提升服務、傳播文明,激發當好“廈門會晤”東道主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創新性舉辦金磚五國文化分享暨如何當好“廈門會晤”東道主大家談,邀請留學生和教授分享五國文化,邀請各界代表座談交流,共話助力“廈門會晤”。開展“人人都是東道主,思明青年展風采”演講比賽、“共樹校園文明風”開學系列活動等,帶動廣大群眾增強主人翁意識,爭做中國文化和城市文明的傳播者、踐行者和示范者。面向全區舉辦2017年旅游服務窗口培訓,開展首屆“思明區文明旅游示范窗口”和“思明區文明旅游服務明星”評選,深入開展“迎接‘廈門會晤’·‘碼’上文明”、“文明旅游隨手拍”和“我為文明旅游代言”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二是社區服務再提升,激發社區居民參與感。打造前埔北、瑞景等一批精品社區書院,充分運用社區書院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平臺優勢,發揮社區書院傳播文化知識、協商民主共治、培育共同精神的功能,通過統籌配置教育資源及完善管理運行體系等運作,融入“廈門會晤”知識普及和主題活動展示,激發社區居民參與感和獲得感。社區立足服務升級,開展系列廣場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展板展示、分發宣傳手冊和宣傳單、現場講解等方式,提高社區居民知曉率和支持率。充分運用社區網格管理機制,引入志愿服務隊伍,“網格長+志愿者”進小區、進樓棟、進家庭,積極開展《廈門會晤市民文明公約》、《了解金磚峰會更簡單》等宣傳,發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廈門會晤”。
三是志愿服務再提升,激發志愿者主動性。注重以志愿服務文化凝聚認同,以志愿服務陣地統籌資源,以志愿服務品牌輻射帶動,以志愿服務活動激勵參與,帶動廣大群眾主動投入志愿服務。舉辦一次文化節:開展2016年志愿服務文化節系列活動,以一場文化訪談、一場文化節和一場義工周年慶,引導對志愿服務文化的解讀,整合已有志愿服務資源。利用兩個時間點:以12·5國際志愿者日、3·5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月為契機,廣泛開展文明宣導、鄰里互助、公共服務等“當好東道主,志愿我先行”、“學雷鋒志愿服務進社區”主題活動,發揮志愿服務品牌的示范帶動作用,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新增七個志愿服務驛站:拓展思明區政務服務中心、演武大橋觀景平臺、梧村長途汽車站等七個全新志愿服務驛站,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和優質的志愿服務,為熱衷公益事業的市民創造更多發揮光熱的平臺。開展N場學習培訓:發揮“思明城市義工”品牌輻射帶動作用,強化技能培訓,培育和引導“在地志愿者”隊伍,推進公共文明志愿服務在地化和常態化。根據不同服務領域,有針對性地舉辦多場應急救護技能、志愿服務禮儀等各類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志愿服務能力。(廈門市思明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