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電梯 “來,走兩步。”在技術人員的場外“聲音”指引下,記者“踩”到扶梯口。自動扶梯一滾動,記者仿佛真的站在真實的扶梯上,明顯感覺到一種失重感。其實,記者是站在原地不動。“沒事,你可以看看四周。”一旁的技術人員察覺導報記者有點緊張,馬上解釋,這是一種視覺效果。環顧四周,緊張的情緒頓時降低,站臺的燈光明暗結合,如同真實,天花板上是鏤空設計,增強了散光性和美感,整個裝修風格顯得現代又有科技感。 上車 地鐵的站臺長啥樣?很快下到地下,記者終于看到了“神秘”的站臺:灰色的大理石地板,咖啡色的墻壁,透明的玻璃門。門外,就一輛地鐵正“無聲”地駛近。 玻璃門進站口前方,地上有三個箭頭標識,標出中間為下車,兩側為上車。很快,一輛白色的“廈門地鐵”到站,玻璃門打開,導報記者一按手柄,進入車廂。 車廂內以白色為主基調,椅子為不銹鋼,頭頂有紅色的安全拉手。導報記者想象自己正坐在椅子上。 車子啟動,穿外晃過一幅幅圖畫。這是一趟開往春天的地鐵。 幕后 一個模型要用2個多月打造 記者昨天體驗的地鐵站點,可是耗費了許多專業技術人員的精力和智慧。 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副總工程師李明洪介紹,一個站點就像一幅畫,需要四五十個專業人員,在同一張白紙上共同作畫。畫上集成了各類相關信息,對地鐵站臺進行實景還原,僅一個站點,約需耗費2個月才能建成模型,最后再變成動畫,做成虛擬體驗。 他解釋,VR虛擬現實是BIM三維模型的一種表現形式,廈門地鐵是全生命周期應用BIM三維模型,從設計到施工再到運營。 眾所周知,施工需要先出設計圖紙,但廈門地鐵在設計階段,就引入了BIM技術,把設計從紙變成了三維模型,設計可視化,直觀設計環境,從模型中得到圖紙,減少“錯漏碰缺”。利用三維模型,可以模擬人員應急疏散、人的視線,體驗標識標線等設計效果,大大提高了設計生產率和質量,減少設計返工與施工中的設計意圖曲解。 施工階段,利用協調好的模型,給出優化過的施工圖紙進行施工,模擬機電設備安裝順序、管線安裝順序,避免安裝錯誤,提高機電安裝設計的準確度和效率。通過采用BIM新技術提升項目管理水平,降低工程建設對市民生活的影響,縮短建設工期3個月以上。 運營階段,運用項目信息集成系統,集成各類相關信息,輔助設備維護管理,對壓力管線等故障進行應急處理。同時可實現查詢重要設備的維護與各項信息、資產信息管理、機房設備查詢與維護、查找故障控制設備等。 |
相關閱讀:
- [ 04-01]戴上VR眼鏡實景還原 率先體驗廈門地鐵1號線
- [ 03-30]廈門島外四區將各建保障房地鐵社區 提供6.48萬套住房
- [ 03-26]湖濱北路短期圍擋是地鐵勘探 希望市民諒解
- [ 03-25]廈今年要完成海綿城市試點建設 地鐵6號線將開工
- [ 03-23]廈門市翔安區保障性住房地鐵社區啟動場平工作
- [ 03-22]廈門地鐵首批列車成功試跑 最高時速每小時80公里
- [ 03-19]廈保障房地鐵社區推進 翔安地塊首期用地開始場平
- [ 03-17]廈門保障房地鐵社區建設開展 擬在島外三區各選址3個
- [ 03-16]廈門四個地鐵站點圍擋施工 機動車行人出行將有調整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