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時隔多年找到親兄弟,遺憾生父已過世 王先生是上個世紀60年代初生人,昨天他和弟弟如往年一樣來為父親掃墓,他們的父親于2012年以90歲高齡過世。今年清明,前來祭掃的不只兄弟二人,還多了弟弟阿清(化名)。阿清前不久剛找到自己的親生父親,他剛出生的那年,就被送去別家人養,后來又幾經轉手在惠安一戶余姓人家長大。 阿清說,他小時候不知道自己是抱養的,養母去世之后他處理遺物時,發現一張母親珍藏多年的紅紙。紅紙上寫著他的一些基本信息和出生時間,他這才知道自己是抱養的,原本姓“王”。之后,他一直托人四處打聽、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但始終沒有找到。 去年10月份,阿清從姐夫那里打聽到生身父母的信息,后來他去派出所查,最終,他找到了王先生一家,并和他們相認。遺憾的是,生父已經去世了,兩人沒有見上一面。 這次,阿清和兩個哥哥一同來到父親的墓前,他捧著父親的骨灰盒說:“阿爸,我回來了?!?/p> (記者江雨豐謝雨真) 母親不能再做春卷了,女兒接手繼續做 5天前,市民許女士開始忙碌起來,她開始為清明節的春卷做準備。許女士是老廈門人,她說,閩南人在清明期間都有做春卷的習俗,春卷餡中很多食材如海蠣、冬筍等,過了清明就過了最佳食用時間,因此,這也算是一年中制作春卷的最后一次機會。“同樣,這也是思念親人的一種形式?!?/p> 包菜、荷蘭豆、蒜、冬筍、豆干、大頭菜、胡蘿卜、三層肉、蝦、干貝,一盆春卷餡中足足有10種食材。先將部分食材單獨翻炒一遍,再合起來一起炒。許女士做了大半個下午,才將20斤的食材做好,除了家人以外,她還分送給親友們分享。許女士說,她烹制的春卷餡是有“秘方”的,每種食材的比例是有講究的,比如用蝦和干貝來提鮮,保證原汁原味。 許女士說,她做春卷的手藝是跟母親學的。每年清明節,她母親就會做一大鍋春卷,跟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她從小就看母親如何做春卷,長大后就幫母親打下手。今年年初,母親去世了,她決定要和母親一樣每年做春卷,“家人和朋友說,從我做的春卷中吃出了我母親手藝的味道,這讓我感到很欣慰?!?(記者匡惟楊莉莉) 【小知識】 廈門清明有哪些習俗? 廈門清明有哪些習俗?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彭一萬介紹,清明節在廈門還有一種說法是“三日節”。相傳鄭成功據守廈門、金門根據地抗清,因“清明節”中“清”字在“明”字之前,故將祭祖掃墓的日子改為農歷三月初三。掃墓是種家族活動,一家老小往往會帶上雞蛋、鴨蛋和薄餅祭祀先祖,并供奉水果、糕點、龜粿、蒜蓉枝、清明粿、麻酪、薄餅等清明祭品?!芭f時,墳墓大多在郊外,因此當家族去掃墓時,往往會捎上鋤頭,鋤凈墳地周圍雜草,然后將墓紙壓入墳土中,用紅漆為墓碑‘描紅字’。同時也會祭拜后土,為土地公和先祖燒金紙?!迸硪蝗f說,除了掃墓,踏青活動也必不可少。有人會在海邊放風箏、或是去戶外活動,漳州地區還會在清明節抬城隍爺出巡。 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郭坤聰介紹,在廈門,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敬灶頭、敬門神、踏青賞菊、喝雄黃酒等傳統習俗外,還會提前在門口插艾草來驅除蚊蠅、驅毒除瘟,并開始為端午節賽龍舟、包粽子等活動做準備。此外,廈門人還保留了在清明節掃墓后,吃薄餅的風俗習慣。薄餅是閩南地區不經油炸的傳統春卷,廈門人吃薄餅,乃是對清明吃“寒食”的沿襲。 記者龔小莞 實習生王馨 |
相關閱讀:
- [ 02-05]年輕人節后返程青睞中轉旅游 廈門成最受歡迎城市之一
- [ 02-02]春節返程高峰 廈門今日預計迎送客流將超28萬人次
- [ 01-04]廈門市民今日就可購買正月初六的返程火車票
- [ 10-08]廈門國慶假期返程高峰平穩度過 未見車流扎堆
- [ 10-07]廈門北站返程高峰客流量是平時兩倍 警方發布提醒
- [ 10-07]今天下午廈門將迎來返程高峰 建議駕駛人錯峰出行
- [ 10-06]廈今起或將迎旅游返程高峰 島內路段限行今晚解除
- [ 10-05]廈門市今天或迎黃金周返程小高峰 交通將面臨考驗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