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湖里街道,文明和諧之風撲面而來
湖里街道文明宣傳“輕騎隊”進社區活動
廈門日報訊(記者 郭筱淳 葉舒揚)今天,“見證廈門會晤倒計時150天”、“廈門會晤市民文明公約宣傳進社區”等大型活動將在湖里街道舉行。
作為全國文明單位,湖里街道已將文明基因植入發展的深處,它不僅是特區發祥地,也是志愿者活動的發祥地,廈門第一個街道社區志愿者協會就從這里誕生。而經過30多年的發展,湖里街道孕育出一大批“湖里好人”,他們主動融入,自覺參與,形成合力,用一點一滴的“文明元素”“美麗故事”不斷豐富文明城區建設的內涵與外延。
當前,搭乘“大干180天,文明再提升”的快車,特區發祥地人再動員、再發力,通過努力打造文明風景、創新文明行動、提升文明素養,努力讓環境更美、秩序更優、服務更好,讓群眾更幸福。
【文明風景】
有機更新 讓特區老街彰顯“文藝范”
行走在湖里大道,道路兩邊的一排排廠房與辦公樓紛紛披上“新裝”:斑駁老舊的外墻刷上了溫暖的黃色,“搭配”具有現代感的銀色線條,吹出時尚的“工業風”,廠房上灰突突的煙囪也“隱身”了,被包裹上糖果色的“外衣”,立馬“文藝范”十足;在南山路,有三十多年歷史的老舊住宅樓的外墻,曾被大大小小的碰窗與雜亂的空調外機“占領”,現在,富有閩南風的立面設計,配以嚴謹的施工質量,讓這條路“回頭率”大增;而東渡路上“海洋風”設計,讓街景變得清新自然,整潔的白色墻面與不遠處的碧藍大海相互映襯。
某種程度上,立面改造被看作是城市景觀的有機更新,更是提升城市品質最有效率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湖里街道以專業的設計和認真的態度,讓這場街區面貌的全方位更新升級,贏得群眾點贊。湖里街道立面改造共涉及房屋和廠房351棟(處),涉及11942戶居民,已全部開工,并已改造完成192棟,拆除碰窗近3萬平方米。
如果說立面改造是街區的外在更新,那么背街小巷整治就是一次內在的“換血”。湖里街道塘邊社區,“城中村”扎堆,曾幾何時,居民們行走在狹窄的小巷之中,占道經營等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于是,從2014年底開始,湖里街道率先打響了背街小巷的集中整治攻堅戰:拆除街邊的臨時搭蓋、改造水電管網、安裝新路燈…… “每一寸道路的空間,都是在街道、社區工作者們耐心說服與群眾的支持下爭取而來的。”如今塘邊社區背街小巷整治基本完成,原先的道路被拓寬一倍以上,街邊配套設施更是集體升級。在湖里街道,像這樣的背街小巷整治行動正不斷延伸至每個社區、每一條街巷。
還街道以靚麗,還街巷以潔凈——在湖里街道,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居民群眾都在用行動來打造街區的美麗風景、文明風景。
【文明行動】
創新思維 讓社區文明插上互聯網翅膀
當文明創建步入“互聯網+”時代,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驚喜?來到湖里街道,您就能找到答案。
在興華社區,街口有垃圾,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視頻第一時間發現,并能通過文明督察App立即告知網格員進行清理;社區有家庭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只要社區網格化平臺發布信息,就有志愿者上門服務;社區書院有新的課程和活動,居民能通過微信群進行預約上課……
“互聯網+”文明創建是運用社區網格化平臺、手機App、視頻實時監控、微信等“互聯網+”的信息化工具,提升文明創建效率與水平。而興華社區正是抱著這樣的創新理念,并在區委文明辦與湖里街道的指導下,先行先試,積極探索,運用信息化管理技術探索出可學習、可復制的文明創建信息化新路。
在這個過程中,社區工作者們建立“任務機制”,原先大多以口頭形式分配的工作,如今可以通過手機App以“做任務”的方式分發到位。同樣的,社區居民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對社區工作者和具體事項發表意見,進行監督,真正做到文明創建工作“擲地有聲”。
文明創建信息化建設正在改變這個社區的面貌。“臟亂差問題得到快速解決,環境更美,居民參與度更高,社區也更加和諧幸福。”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旭玲說,在迎接廈門會晤和推廣垃圾分類工作過程中,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發布信息,社區居民能夠第一時間準確獲悉;與此同時,互聯網還與養老服務相連,志愿者分發給空巢老人的特制拐杖,配有能和系統直接聯系的緊急按鈕,只要有需要,就能隨時按下,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能夠立即知曉,前往查看老人情況。
如今,作為文明創建信息化建設的試點社區,興華社區的“互聯網+”文明創建創新模式取得累累碩果,并在湖里街道各個社區積極推廣應用。
【文明素養】
點滴做起 “輕騎隊”深入社區播撒文明種子
平時,他們走街串巷,組成一支支小分隊深入社區,開展文明宣傳活動;周末,他們聚集在仙岳山,將愛國情懷融入歌曲中,引領大家一通高聲歌唱。這樣的一個充滿激情的團隊,正是深受湖里街道居民喜愛的仙岳山藝術團。從2008年成立以來,這支藝術團就在仙岳山上每周定期舉辦愛國歌會,幾乎未曾間斷。
100首愛國歌曲學唱、傳唱、演唱活動,發放“百首愛國主義歌曲大家唱”歌本,協辦開展“和諧鄰里”文藝匯演,舉辦湖里區十佳歌手賽……這支由70多名音樂愛好者、學生、退休老師、退休演員、退休工人等熱心公益的群眾組成的文藝團隊,通過搭建文藝舞臺,將愛國、文明、和諧的精神傳遍湖里街道的每個角落。
在此基礎上,他們自發組建“文明宣傳進社區輕騎隊”。這支“輕騎隊”是湖里街道文明宣傳的使者。如今,他們的腳步已經走遍湖里街道的各個社區,把文明新風用歌舞的方式向大家傳遞,同時根據廣大居民群眾的需求提供各自領域的專業服務。為了傳遞文明城市從自身做起的精神,“輕騎隊”還大力宣傳“垃圾不落地”,倡議大家在公眾場合不丟垃圾,如果確有垃圾,裝進隨身帶的袋子或者垃圾桶,做一名文明觀眾。每場“輕騎隊”演出活動都評選出10名文明觀眾,并發放紀念品。
事實上,湖里街道始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提升市民的文明素養作為文明創建再提升的著力點。作為湖里區文明品牌——東榮社區“同心智慧沙龍”成為居民家門口的“文明學堂”,每周固定時間,社區工作者、居民與共建單位的志愿者們圍坐在一起學習、交流、議事,為社區治理、志愿者服務、垃圾分類等出謀劃策。這樣的文明之風也“吹進”了坐落在湖里街道的文創園區,繼去年成功舉辦“極限挑戰之暖心湖里”尋找特區發祥地文明故事的品牌活動之后,華美空間文創園又發出了“綠色倡議”,熱愛環保的志愿者們騎上單車向市民發放市花三角梅的種子,讓市民愛上綠色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