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生識別不同類別的垃圾桶
先將牛奶盒內的牛奶倒干凈再回收
廈門晚報訊(記者郭文娟)昨天,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中小學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材文稿已經通過專家組審定,還有部分配圖正在完善,很快就會印發到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市教育局將在近期召開教育系統垃圾分類動員部署會,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如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進行部署。屆時,這套教材將在會上正式亮相。
【因材施教】
針對不同年齡段
三個版本內容由淺入深
據介紹,這套垃圾分類教材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分為幼兒園、小學、中學三個版本。以幼兒園為例,書名為《廈門市幼兒園垃圾減量分類知識讀本》。教材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圖片、兒童歌曲、操作游戲、變廢為寶手工制作等方式,帶領幼兒認識垃圾分類;并告訴他們如何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比如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帶保溫杯、不剩菜不剩飯減少廚余垃圾等。
小學階段的教材則帶領孩子們認識垃圾和它的家族分類,了解人們如何通過回收、堆肥、填埋、焚燒等方式讓垃圾變廢為寶,教育他們如何從我做起建設美麗家園。
中學階段的教材進一步深入,開篇就是《垃圾揭秘,居安思危》,教學生們了解垃圾的由來、危害;同時,也介紹垃圾的分類及處理方式、如何變廢為寶,以及如何在學習、就餐、購物、旅行時低碳生活等。
【有序推進】
組織骨干教師培訓
開展征文競賽等實踐活動
目前,全國并沒有關于垃圾分類進校園的統一教材,廈門這套教材由市教科院指導編寫,從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抽調了一批老師,組成了一個材料編寫組。在編寫的過程中,老師們參考了新加坡、德國、日本等國的教材,也借鑒了國內一些城市的做法。
目前,教材文稿已經通過了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市市政園林局、市教科院有關專家的審核,還有部分配圖需要進一步完善,很快整套教材就可完成。
下一步,市教育局將組織骨干教師培訓,老師怎么開展教學、垃圾分類教育怎么納入校本課程、課時如何安排等問題都將得到解答。
市教育局表示,學校除了在課堂上開展垃圾分類教育,還要組織一些關于垃圾分類的實踐活動。比如,變廢為寶、科技發明、DV視頻制作、知識競賽、征文、垃圾箱設計大賽等校內實踐活動;以及“小手拉大手”,通過孩子帶動家長、走進社區的校外實踐活動。
【總結表彰】
年底召開總結大會
評選示范校園、推廣大使
目前,市教育局已在全市44所學校先行試點垃圾分類工作。根據試點工作任務目標,這些學校要有過硬的硬件配備。比如,生活垃圾分類袋、桶配套齊全,四個桶大小統一規范;有條件的單位,配合市政園林局,配置具有感應功能的電子垃圾桶。同時,在管理和運作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機制。此外,還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如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組織學生到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相關基地參觀學習等。
試點工作將持續至5月下旬。屆時,這些試點學校需要達到師生參與率100%,知曉率大中小學生達到100%,幼兒園達到95%以上;此外,分類投放準確率要明顯提高,形成較好經驗成果的,將向全市學校推廣。
到今年年底,全市教育系統將召開總結大會。屆時,將評選一批垃圾分類市級示范校園,以及“垃圾不落地踐行模范”、“垃圾分類推廣大使”等。
【全市目標】
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
到今年年底不低于85%
根據《廈門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廈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總目標,到2017年年底,廈門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不低于8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思明區、湖里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集美區、海滄區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40%以上,同安區、翔安區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30%以上。島外各區三分之一的鎮、村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另外,全市全面發動、深入持續開展垃圾不落地和“門前三包”。至6月底,思明區、湖里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島外擴大試點,逐步推開。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上崗開展工作。
【部門責任】
20多個部門各有分工
市民可舉報違規行為
《廈門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還對工作任務進行了分解,相關部門各有分工,一共有20多個部門根據各自主管職責,領到了相應的任務。
市市政園林局是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的牽頭部門,主要負責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的制定、日常工作協調和檢查督促,指導、督促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等;
市委文明辦負責建立社會監督機制,設立投訴監督平臺,接受市民線上實拍舉報違規行為等;
市教育局負責組織垃圾分類教材的編寫,在市屬高校、中小學、幼兒園中組織垃圾分類進課堂活動;
市商務局負責建立可回收物的收運和資源化利用體系、組織開展可回收物的收運和資源化利用等。
【鏈接】
全國試點城市自主編寫專用教材的不多
目前,全國不少城市都在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不過,自主編寫垃圾分類進校園的專用教材并不多。
比如,北京是全國第一批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在2013年年底,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表示,已著手將生活垃圾處理知識納入中小學教材,并在當年年底前推出新教材。
2015年9月,重慶市首本垃圾分類的教科書——《綠色生活從垃圾分類開始》正式走進江北區的校園。垃圾分類課程也被納入江北區幼兒園到高中的課程設置之中。課本內容包括了垃圾分類重要性、生活垃圾產生的來源、環境危害性及處理方式等知識。這套教材聘請環保、教育專家,根據不同學齡段孩子的知識水平進行分別編撰,因此,教材也包括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四個版本。
國外有不少國家在這方面有較好的經驗。比如,日本從1980年開始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類制度,并且從娃娃抓起。日本幾乎所有的小學都開設了一門環境保護課程,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讓小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到四五年級時,學生們還會被要求前往垃圾焚燒廠進行課外學習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