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對華僑大學站進行3D彩繪。 廈門日報訊(文/圖記者 王玉婷 通訊員 黃芳芳)以前,這里是一面普通的墻壁,現在,畫家正用顏料為它“穿”上新衣——下周,BRT華僑大學站將以全新的面孔迎接乘客,車到站時,您會看到一幅精心設計的誠意之作。 昨日,記者聯系BRT場站公司、華僑大學設計團隊,聽他們講述3D彩繪車站背后的故事。 靈感 為什么做站點彩繪? 去年5月,BRT洪文站變身3D車站,各式各樣的3D圖案將車站變成藝術長廊。去年11月,BRT思北站也“大變身”,中山路的騎樓景觀出現在階梯上。 面對BRT華僑大學站的墻壁,來自繪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大學生創業團隊)的幾名華僑大學學子有了想法:不如將這面墻也改造一下,讓乘客一到站,就知道這一站的獨特風景。 去年年底,繪酷團隊成員聯系BRT場站公司,提出想在站點做彩繪,達到“到站知景”的效果。經過不斷考察、設計,一番頭腦風暴后,一兩個月的時間,團隊成員就拿出三四套方案。 BRT場站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看到學生的用心,公司當機立斷:以華僑大學BRT站為試點,進一步美化各站點,使之成為展示廈門城市風貌的窗口。 3月20日下午,在華僑大學多個部門的支持下,美術學院院長、文學院老師和繪酷團隊一起探討了對BRT彩繪項目的遠景規劃,一幅呼之欲出的3D圖即將被“搬”上墻面。 創意 彩繪上有什么? 最終被BRT場站公司選定的方案,也是團隊成員最滿意的作品。 在長約6米,高2.5米的站牌墻上,左半部分是一幅“鑿”開門洞的3D畫,寓意以“門洞看世界”。透過門洞可以看到華僑大學的標志性建筑——大學校門。藍天白云下,校園美景盡收眼底,車站一下“立”了起來,在視覺上更有縱深感。 墻面中間,則設計了學士帽、書本及華僑大學吉祥物“僑僑”等元素,這些高校學府的代表性元素。仔細看,“僑僑”正用魔法棒“吹”起博士帽,讓游客戴上帽子與3D畫進行互動。 在站臺走廊盡頭的側墻面上,也“鑿”開了一個“洞”,透過這個“洞”,可以看到華僑大學極負盛譽的綜合教學長廊,這條長683米的長廊貫穿7個教學區,是全亞洲最長的一條教學長廊。而為了使繪畫效果更好,團隊特意請來專業畫家孫懋偉和美術學院學生楊雙令進行繪制。 【背景】 用現代手段展示 BRT車站文化 據介紹,BRT線路覆蓋了廈門好幾個區,很多站點周邊都有歷史、文化典故。我市通過不斷尋找、挖掘,用現代手段對此進行展現。像洪文站的云頂觀日,思北站的騎樓,都是以新的文化形式進行傳播展示,既讓站點美觀,也增加了趣味性,形成獨具特色的廈門BRT車站文化。 |
相關閱讀:
- [ 04-08]乘客突發羊癲瘋口吐白沫 廈門BRT工作人員齊施救
- [ 04-05]廈門BRT電梯新加隔離防護欄 限制單車效果明顯
- [ 03-31]廈門BRT火車站北票廳今起封閉改造 工期預計2個月
- [ 03-26]蓮坂BRT靠交警大隊一側路面鋼筋裸露易傷行人
- [ 03-25]今晚廈門BRT熄燈節能1小時 車站仍將保持安全運營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