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王船”停在避風塢 將成為鄉愁的永久見證 閩南漁民有崇拜王爺的信仰,廈港漁民多數崇拜的是釣艚王和鉤釣王,并有“送王船”風俗。 漫步在沙坡尾避風塢,你會發現有家屋頂插著幾面杏黃色的龍旗,那里便是龍珠殿,供奉鉤釣王的神像;而在避風塢的另一端,朝宗宮里供奉的是人們熟悉的“媽祖娘娘”等神像。 在朝宗宮門口,重新修建的接官亭前的石牌坊已成為地標式建筑。據清道光《廈門志》卷二《分域略》記載,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時任廈防同知的蔣元樞曾在位于玉沙坡的接官亭前建有“盛世悌航天南都會坊”,后來被毀。在臺南,現今還保存著后來升為臺灣知府的蔣元樞重修的風神廟以及修建的接官亭牌坊。隔著海峽,兩座接官亭牌坊遙遙相望,見證著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文化的源遠流長。 如今,漫步在沙坡尾避風塢,可以看到碧水悠悠的海面上停著一艘即將橫渡臺灣海峽的“南臺II號”帆船。這是朝宗宮和臺南延平郡王祠共同策劃的活動,4月21日這艘仿古帆船將揚帆起航,重走350年前鄭成功船隊航渡臺灣的航線,再次上演風帆重渡臺灣海峽的歷史壯舉。 避風塢靠海一側是當年廈門造船廠的遺址。一座簡陋的工棚里,78歲的鐘慶豐老師傅正在造“觀賞王船”。這艘木質“王船”已初具雛形,和漁船差不多大,建成后將放在避風塢里作為永久的紀念,讓人們領略當年“王船”的風采。更讓人充滿期待的是,廈門“送王船”習俗和馬來西亞的“送王船”正在聯合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去年9月開始,沙坡尾工作坊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居民群眾共同探討推動沙坡尾升級改造。工作坊特色是將現場征求的意見融入方案中,為沙坡尾改造提供更多“金點子”,甚至提出“沙坡尾的101種可能”。正在改造中的沙坡尾既保留了沙坡尾建筑的特色,留住了街區的特有風貌,而且在改造提升的過程中注重開放的街區活化,讓這里的建筑和人文更具活力,更有吸引力。 |
相關閱讀:
- [ 04-04]南臺二號仿古船計劃21日從沙坡尾起航 探尋先民渡臺航路
- [ 04-04]“讀懂思明”之沙坡尾:昔日廈門發源地,今天文化創意港
- [ 03-11]廈門沙坡尾改造出雛形方案 專家居民提金點子出力
- [ 02-06]廈門沙坡尾邊防派出所民警再米娜春節堅守崗位
- [ 02-02]廈門沙坡尾春節游客紛至沓來 慢節奏生活成為亮點
- [ 01-17]廈門老故事:沙坡尾 珠江新城 貝殼博物館
- [ 11-26]明年到沙坡尾觀賞“送王船” 預計四個多月后完工
- [ 10-19]廈門天文大潮 沙坡尾木棧道再次被水淹沒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