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
翔安新機場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管廊預制廠。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海奎)14日,翔安新機場片區環嶝北路管廊預制廠,工人們正合力往模具上澆筑混凝土,很快,一個形狀方正的管廊節段就成型了,不久后,這些管廊節段將被吊裝入基槽內,一段段拼裝成綜合管廊,這是我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一個場面。當前,我市綜合管廊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今年將開工和續建地下綜合管廊項目47公里。
地下綜合管廊是專為電力、自來水、通信、天然氣、雨污水等各類管線打造的“集體宿舍”。在住建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廈門市以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為契機,堅持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組織實施,高水平運營管理,在國內率先總結并大規模采用預制拼裝法進行綜合管廊施工;率先試點設計雨污水管和燃氣管入廊;率先引入社會資本,首先在廈門采用PPP模式(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管理;率先將弱電管線融入地鐵現有斷面空間;率先試行綜合管廊有償使用制度;率先出臺管廊技術規范;形成了“規劃有統籌、建設有標準、管理有制度、資金有來源、運營有保障”的“廈門模式”。
在三大試點項目方面,集美大道綜合管廊項目已經建成投用。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項目大部分路段土建工程已全部建成,進入機電安裝節段,即將開始管線入廊工作。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項目除蟳窟北路外的其他路段管廊已全部開工建設。我市還大力推進智慧管廊建設,已完成“廈門市綜合管廊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廈門市智慧管廊一體化資源管控平臺”的開發。截至目前,廈門已投入使用干、支線綜合管廊24.58公里、纜線管廊50.46公里,現已納入綜合管廊的各類市政管線300多公里。
今年,廈門市委市政府將“加快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建設”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全年將開工和續建地下綜合管廊項目47公里,完成主體工程建設6公里。同時啟動《廈門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修編工作,至2030年,我市將在翔安新機場片區、馬鑾灣片區、軟件園三期、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現代服務業基地、郵輪母港等片區,以及島內結合市政提升改造建設干支線綜合管廊。
給城市管線一個安全的“家”
目前,集美新城綜合管廊建成投用。(本版圖/本報記者王協云 攝)
工作人員正在集美新城綜合管廊巡查。
翔安東山路綜合管廊主體工程完工,這是入口。
集美大道綜合管廊集納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等管線。
?? 走進位于集美新城的和美路,你會發現,這里的道路格外平整、清爽,路面很少有窨井蓋,天際線由棱角分明的建筑物和綠樹組成,看不到“空中蜘蛛網”,因為這里的自來水管、供電電纜、通信電纜、雨水、污水管道全部“住”到地下寬敞的“集體宿舍”里。“集體宿舍”有專門的管理員和智能設備,24小時監控管線運行情況,一旦有異常苗頭,將及時發現并處理,而修復時,不用對道路“開膛破肚”,臺風來了,也不用擔心電線被吹斷……這就是地下綜合管廊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宜居度的具體體現。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城市建設重要的“里子”工程,2015年,我市被列入全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市政園林局、市政集團等單位全力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工作,目前,廈門已投入使用干、支線綜合管廊24.58公里、纜線管廊50.46公里,現已納入綜合管廊的各類市政管線300多公里。通過多年的運營維護實踐與探索,廈門逐漸摸索出一套具有本土特色、行業領先的綜合管廊運營維護管理體系。
高起點規劃
堅持規劃引領 統籌管廊建設
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將其融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作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的重要舉措。按照“統籌規劃、規劃統籌”的要求,我市2015年編制完成《廈門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并借助“多規合一”工作先行先試優勢,將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與地下空間規劃、軌道交通規劃、市政專項規劃等相銜接,合理確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區域和布局、管線種類、斷面形式、平面位置等,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適用性,現正進行專項規劃調整工作。
按照規劃,至2030年,我市將在翔安新機場片區、馬鑾灣片區、軟件園三期、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現代服務業基地、同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蓮河片區、郵輪母港等片區建設干支線綜合管廊。同時,我市也把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中,“十三五”期間,廈門將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約70公里。
高標準建章
出臺規范制度 為管廊“保駕護航”
為了保障地下綜合管廊順利建設和運行,廈門還加強頂層設計,出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規、制度和規范標準,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2011年出臺的《廈門市城市綜合管廊管理辦法》,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和新區建設,按照管廊專項規劃應當配套建設管廊;對已經建設管廊的城市道路,市行政主管部門不再批準管線單位挖掘道路建設管線。今年,我市將《廈門經濟特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列入人大立法計劃法規正式項目,對“管廊運營與維護”進行重點完善,現即將進行人大一審工作,計劃于2017年9月頒布實施。《城市綜合管廊規劃設計規劃指引》(2011年)對綜合管廊的規劃設計進一步明確。《關于綜合管廊使用費和維護費收費標準》(2013年),明確了入廊管線的使用費和日常管理維護費的收費標準,并于2016年完成收費標準的調整工作,同年7月1日頒布實施。
2015年12月,我市出臺《廈門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廈門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補貼管理辦法》和《廈門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績效指標與考核辦法》。2016年,根據住建部頒布《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結合廈門本地實際情況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經驗,我市頒布了《廈門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
高質量建設
預制拼裝法 保障質量縮短工期
4月14日,翔安南部新城洪鐘大道,地下綜合管廊施工現場一片忙碌,基槽內,數十名工人正在綁扎鋼筋,這是現澆結構施工的一部分,主要針對出入口等異型部位,而洪鐘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更多的是運用預制拼裝法:把干線綜合管廊的主體結構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在工廠預制,然后運到施工現場,動用架橋機或吊車,像串冰糖葫蘆一樣,把這一段段拼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管廊。預制拼裝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縮短施工周期,工期只有傳統現澆工藝的一半,此外,這種工藝結構設計合理,更能保證管廊質量,抗滲及工程耐久性均有提高,施工作業噪聲低、現場文明、有序而整潔,具有良好的節能環保效益,產品標準化生產,現場拼裝時任意通配,有利快速生產,儲存,裝配等。在翔安新機場片區的環嶝北路,就有一個預制工廠,主要專業生產地下綜合管廊的燃氣艙節段,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廠內整齊地碼放著數十個已經澆筑好的燃氣艙節段,不久后,這些節段將就近運用到翔安新機場片區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中。
據介紹,廈門是國內首個大規模采用預制拼裝工藝建設綜合管廊的城市,2007年,廈門就在湖邊水庫片區綜合管廊的施工中探索預制拼裝工藝,其中490米采用了這種工藝進行施工。隨著技術不斷成熟,2009年,集美新城核心區綜合管廊施工中開始大規模采用這種先進工藝,預制拼裝施工的管廊長度達到7公里,占比達90%。2015年,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基本實現全部應用預制拼裝工藝,長度達10公里。目前,廈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成熟的預制拼裝工藝和技術標準,還形成了相關技術標準和上下游產業鏈,有效帶動了裝配式建筑業、裝配設備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高水平管理
建設“智慧管廊” 實時監測管線運行
廈門市在2014年成立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專業化綜合管廊運維管理單位,成為國內最早實行綜合管廊企業化運營管理的城市。4月14日下午,走進集美新城綜合管廊,映入記者眼簾的包括電力電纜、通信電纜、自來水給水管、中水管、雨水、污水等不同的管線,分門別類、包扎嚴實、整齊有序地擺放在不同的支架上。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穿上反光背心,手里拿著紅外成像儀和專用電話機,從位于集美新城和美路的地下綜合管廊管理中心出發,經過管廊入口處,通過身份驗證,進入地下綜合管廊內部。工作人員例行對管廊內的管線進行巡查,先是檢查了抽水泵機是否正常,隨后,用紅外成像儀檢測電纜接頭的溫度。“入廊的管線單位是我們的客戶,我們提供的服務相當于物業服務。”工作人員說,“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我們就會及時通報管線單位,把問題在苗頭階段解決。”
除了人工定期現場巡檢外,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還大力推行智慧管廊建設,2016年底已完成“廈門市綜合管廊管線信息管理系統”1.0版本的開發,并在集美新城參觀段進行測試,該系統結合GIS和BIM等技術建立可視化、多元化的管線數據管理機制,實現管廊內部市政管線數據的動態管理。在集美大道監控中心,結合BIM、GIS和物聯網技術開發的“廈門市智慧管廊一體化資源管控平臺”,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分區的運行情況,每個分區一個點,綠點代表正常,紅點代表異常,24小時監控,一旦消防、供電、照明、通風、排水、監控等任一設備出現故障,系統將立即報警,通知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處理,以確保管廊和管線安全運行。
【亮點】
更安全更高效
地下綜合管廊益處多
2016年9月15日,許多廈門人過了一個永生難忘的中秋節。這天凌晨,14號超強臺風“莫蘭蒂”正面襲擊廈門,重創城市電網、供水和通信設施,導致大面積停水停電,對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運行帶來了極大不便。不過,在臺風襲擊中,納入湖邊水庫地下綜合管廊的56.16公里110kV、220kV高壓電纜在本次臺風中均正常運行;納入湖邊水庫、集美新城等綜合管廊內的給水、10kV、通信各類管線等共計127.66公里市政管線,也無受到臺風的較大影響。地下綜合管廊發揮了保障城市生命線的重要作用,并為災后電網、通信網等快速恢復重建發揮了重要作用。
廈門是人口、建筑高密集型城市,同時也是臺風多發地區。專家認為,管廊建設利用地下空間的高防護性,結合智能化運營管理,可有效保障城市供水、供電等生命線在災害發生時不受影響或將損失盡量降低,在災后能迅速有效地恢復城市基礎設施功能,及時預防和控制二次災害的發生。
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也是“拉鏈路”的治本良方。湖邊水庫片區綜合管廊投用以來,片區實現了“零破路”,同時實現清除“高空蜘蛛網”,提升了城市景觀。2008年起,我市在BRT沿線建設了約18公里的強弱電纜線管廊,也大大減少了“拉鏈路”的現象。
地下綜合管廊的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管線直接埋入地下,面對的是潮濕、悶熱的環境,而地下管廊內通風、干燥,還有專業人員定期“體檢”,及時消除病灶,對于管線來說,“生活”品質大大提升,壽命大大延長且不會有被挖斷的風險等。此外,地下綜合管廊還能集約用地,湖邊水庫片區綜合管廊建成后,高壓纜線下地,一下子就節約出22萬平方米的土地供開發利用。
【工程進度】
三大試點項目
集美大道綜合管廊項目
位于集美新城,總長度為5.9公里,入廊管線有110kV和220kV高壓電力、20kV電力、通信、有線電視、交通信號電纜、給水管和中水管等,目前已經建成投用。
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項目
位于翔安南部新城,主要結合片區內高壓電力隧道走向,在洪鐘大道、石厝路、雙浦路、東山路、肖厝南路、翔安西路等主干路網上布置,總長14.33公里,納入管線包括:110kV和220kV的高壓電纜、10kV電力、通信電纜(含有線、交通)、給水管、中水管。目前這一項目的大部分路段土建工程已全部建成,轉入機電安裝階段,下一步將進行管線入廊工作。
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項目
位于翔安區,管廊所在道路包含翔安東路及大嶝大橋過海段、環嶝北路、橫二路、機場快速路(原八一大道)、迎賓大道、大嶝中路、機場北路、蟳窟北路。綜合管廊建設總長19.81公里,納入管廊的管線包括10kV電力、110kV和220kV、通信電纜(含有線、交通)、給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氣管道等。截至目前,除蟳窟北路外的其他路段管廊已全部開工建設,施工場面如火如荼,其中翔安東路段、環嶝北路、橫二路等已進入管廊主體施工階段;機場快速路過海段已完成沉井施工,即將進入頂管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