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聚精會神觀看影片。
陳俊雄(左二)在觀影會現場和觀眾分享拍攝心得
廈門日報訊(記者 鄔秀君 張 珺 )村民陳俊雄關閉生意紅火的鋁合金加工廠,投身家鄉建設;孝子鄭忠平、柯經發數十年如一日照顧母親;農村青年王鷺鷹堅持學習雕塑藝術,取得成就后回饋社會;謝永壽熱衷收藏古物,踐行“謝氏家訓”;張武陽辛勤創業,帶領東埔村民致富……昨日,以海滄草根群體為藍本拍攝的五部微電影在阿羅海廣場夢露影院集中上映。
這些草根味十足的電影講述的都是發生在海滄人身邊的“正能量”故事,有些人還親身參與其中,“自己”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讓觀眾們倍感親切。
本色出演
觀眾連聲叫好
觀影會上,五部講述不同故事的微電影一經播放,便引來現場觀眾一片叫好聲。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熟悉”——觀眾們熟悉演員、熟悉場景、熟悉故事,更熟悉電影所要表達的耕讀文化的內涵。
這五部微電影中,《逗陣來拍拼》被稱為海滄版的《中國合伙人》,講述了青礁村院前濟生緣合作社社長陳俊雄通過尋找合伙人,喚起村里年輕人敢拼愛拼的精神,在家鄉創業并帶領村民共同建設美麗家園的故事。《古物永壽》再現了農民收藏家謝永壽一次收購古物的經歷,講述了他通過收購古物希望留住鄉愁的情懷。微電影《憨人》、《萬噸寶玉一座村》、《電話那頭》也均取材于海滄真人真事。
其中,《逗陣來拍拼》和《古物永壽》的主演本身就是故事的主角“陳俊雄”、“謝永壽”本人。陳俊雄坦言自己是本色演繹帶領全村青年創業的故事,“整個電影的拍攝過程很輕松,故事我太熟悉了,臺詞也都是平時所說的大白話。”另一個主角謝永壽則用標準的閩南話將農民收藏家的情懷演繹得栩栩如生,獲得一致好評。而用閩南話來演繹,最重要的考慮還是“接地氣”。
《電話那頭》攝制組負責人張瞳瞳表示,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將身邊的真實故事拍給他們看,講給他們聽,能夠起到很好的傳播作用。
飽含深意
草根電影接地氣
實際上,此次海滄微電影的集中拍攝上映也飽含深意,因為它們一方面接社會現實的地氣,另一方面也接弘揚耕讀文化的地氣。因為這五部微電影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耕讀文化的基本精神,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也是海滄發展的強大動力。
夢境影視負責《逗陣來拍拼》的拍攝,在公司負責人馮勉看來,他希望通過將陳俊雄的事跡搬上熒屏,讓更多的本土青年振作起來,為家鄉也為自己的青春做一些事情,“希望青年們特別是所謂的‘拆二代’們不要躺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上,無所事事,精神變得空虛起來,在海滄干出一番事業的機會比比皆是。”
影片《古物永壽》導演高現順告訴記者,“影片具有很明顯的閩南鄉土特色,選擇閩南語來演出,能讓觀眾有接近感,更好地感受主角的情懷。”而主角謝永壽則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讓更多的人重視漸漸消失的文化遺跡,留住歷史,留住鄉愁。
“我相信,我們海滄群眾通過這些微電影,看到身邊人身邊事,一定會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和生活事業前景的美好,感受到耕讀文化的源遠流長,也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區委副書記曹放高度評價五部微電影,稱其突出了“原生態、平民化、草根性”。
創新實踐
弘揚民間耕讀傳承
借助五彩熒屏,演繹精彩故事,傳播耕讀文化,弘揚向上向善的社會新風尚,這樣的事情海滄去年以來一直在做。昨日下午的微電影首映,也是海滄本土原創公益系列微電影《海滄微故事》觀影會的第二季。此次上映的微電影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海滄人自強不息、愛鄉戀鄉、拼搏進取、仁愛孝悌等耕讀文化的精髓,給廣大市民以啟迪。
據了解,《海滄微故事》全部立足于海滄本土,將真實發生在本地積極向上的感人故事拍攝成系列微電影,通過更加立體、鮮活的鏡頭語言,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型的傳播形式,讓影片在年輕人的群體里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這種創新實踐的方式,將更好地展現海滄的耕讀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與文明風尚。
首映儀式上,觀眾們也給予身邊的草根明星很高的贊譽。“看了這幾部微電影,讓我更好地了解到海滄人身上文明好學、自強不息的精神。”觀眾楊婷婷告訴記者。
今年,海滄一共籌拍了10部系列微電影。另外5部微電影即將于7月與觀眾見面。
【鏈接】
即日起,市民可通過優酷網、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索影片名稱進行觀看。
【數據】
觀影會期間,主辦方通過網絡媒體進行直播,同時有98.9萬人在線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