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敬老文明號”授牌暨適老化改造試點啟動儀式昨舉行
市老齡辦在試點小區海洋新村完成166個改造項目
適老化改造活動授牌現場
樓道口改建了小斜坡,并加裝扶手方便老人行動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無痕)昨日下午,市老齡辦在思明區廈港街道海洋新村舉行第二屆“全國敬老文明號”授牌暨適老化改造試點啟動儀式。副市長、市老齡委主任盧江等參加啟動儀式。
儀式前,市、區有關領導、宜居環境建設有關單位等參觀適老化改造項目。啟動儀式現場,參加領導向獲評“全國敬老文明號”單位以及海洋新村適老化改造試點小區授牌。市老年志愿者協會和廈港街道下沃社區簽訂志愿互助協議,將為社區老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打造良好的老年宜居環境。
2011年以來,廈門按照全國老齡辦的統一部署,廣泛開展了創建“敬老文明號”活動。盧江說,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在提升敬老意識、提高為老服務水平的同時,也促進了單位業務工作的開展。接下來我們還要動員和支持更多的單位投入創建活動,創造更加濃厚的敬老氛圍。
廈門先行先試進行適老化改造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的舉措。海洋新村小區公共區域和老年人住家的適老化改造,著眼于從細微處關愛老年人,方便老年人居住、出行,為老年人提供了安全保障,對小區適老化改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盧江強調,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是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廈門文明創建再提升的重要內容。希望各區、各單位高度重視,把思想統一到貫徹習總書記關于發展老齡事業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對創建“敬老文明號”活動予以充分的關心支持,在制定城市規劃中綜合考慮適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升為老服務水平,為廈門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奉獻一份力量。
【新聞背景】
老人家中和公共區域都展開改造
海洋新村位于大學路174號,緊鄰演武大橋,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共15幢23梯,均為樓梯房。老年人居住、出行存在諸多不便。該小區現有人口1100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288人,占小區實際居住人數的26%,遠高于全市14%的老年人口占比。該小區高齡老人較多,75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55人,占小區老年人的一半以上;不少老人的子女居住在國外,空巢老年人就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此次適老化改造,便首選了這個高齡老人多且集中的小區作為試點。
此次適老化改造過程中,市老齡辦、思明區老齡辦、廈港街道、下沃社區居委會以及小區業委會、物業多次與施工單位到小區現場察看。通過社區逐戶了解老年人的需求、經濟狀況、適老化改造意愿,對16戶家庭進行了室內改造,在征得老年人家庭同意的基礎上,讓專業施工人員到老人家中進行實地查看,根據老年人需求設計方案,如進行門檻改造;在衛生間安裝壁掛式沐浴椅、扶手;在老人家的房間增加床邊扶手,室內坐便椅;在老年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增加墻邊扶手。
此外,考慮到老年人住宅防火和緊急救援救助的需求,此次適老化改造在老年人家中安裝了“居家寶”。它具有人體紅外感應、煙霧感應、煤氣感應、緊急按鈕等功能,老人家里一旦有事,“居家寶”能第一時間通過系統向緊急聯系人報警求助。
據悉,此次海洋新村小區共做了166個適老化改造項目,除了對老年人住家進行改造,對小區公共區域也進行了改造,包括階梯坡化改造,安裝落地扶手,方便老年人出行和輪椅出入。在兩層樓中間設置掛壁式樓道休息椅,讓老年人上下樓時可以小憩一下。根據小區老人的建議,此次還特意建了一個涼亭,讓小區老人有一處聚在一起互相交流,遮風擋雨、消暑納涼的場所;同時在物業處為小區備了一個公共的輪椅,方便老人借用。
【原聲】
今年將在島內四個小區展開試點
市老齡辦副主任林進春:為推動安全、便利、舒適的老年宜居環境體系建設,市老齡辦積極響應全國老齡辦等25個部門的號召,迅速行動,爭取資金、制定方案,確定試點小區,短短幾個月就完成了海洋新村小區的試點改造。今年將在思明、湖里兩區4個老舊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試點。居家養老是大部分老年人的選擇。今后,我們將在全市逐步推廣適老化改造經驗,推動不適老、不宜居問題的解決,共同打造適宜老年人居住、出行、就醫、養老以及社會參與的環境,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
【特寫】
每一處變化
都流露著貼心
“洪阿姨,最近有沒有輕松一點?蔡老師在家走動方便些了吧?”最近,來自市老齡辦的工作人員成了洪女士家的常客。“好多了!你們太貼心了,幫我減輕了很多負擔!”今年78歲的洪女士感動地說道。
作為市老齡辦牽頭組織的海洋新村適老化改造項目點,洪女士的家在這一個月內發生了不少變化,每一處變化,都體現出關懷和貼心。“你看,原來這個門檻多高,走路不小心經常跌倒,現在他們幫忙鋸掉了高出來的部分,就不容易再絆到了。”洪女士帶記者參觀了每個房間,所有入口處基本都已經平整,感覺不到高度落差。
放眼屋內,幾處墻邊扶手尤其顯眼。洪女士告訴記者,她的丈夫蔡老師,2015年因為腦萎縮導致神經控制不平衡,影響了行動能力,如今需要使用助行器才能行走。對于蔡老師而言,這幾處墻邊扶手不僅是他的步行幫手,更是多了一份實實在在的安全保障。“前些年我在鄰居家跌倒,就因為大家都是老人扶不起來,還叫了120過來幫忙。”老人常去的地方,這次裝上了墻邊扶手,“老人說,平時喜歡去陽臺曬太陽,所以我們也在陽臺上裝了扶手。”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說。
這回改造,臥室多了一張特殊的椅子,讓洪女士終于可以睡上安穩覺。老伴一晚上得上三四次廁所,但每一次從房間走到衛生間,都需要耗費不少功夫。洪女士需要動用全身力氣,扶老伴爬起床,再攙扶他走到廁所,“我的力氣太小了,每次攙扶他都需要很用力,還老怕不小心跌倒。”洪女士說。了解到老人的困難后,市老齡辦帶來了一張室內坐便椅,讓過程變得十分簡單。現在,蔡老師只要扶著新裝在床邊的扶手爬起來,然后坐到旁邊的椅子上如廁,不需要再辛苦老伴幫忙。此外,在衛生間的墻上也裝了一把折疊椅,老人可以坐著淋浴。“很多我沒考慮到的地方,他們都主動提出來,問我有沒有需要。這些小小的改變,真的給我們老年人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洪女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