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貿片區一瞥
福建日報訊(記者 廖麗萍)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正式掛牌成立,兩年間,總面積43.78平方公里、橫跨島內外的廈門自貿片區最讓人關注的不是“推地刨坑、拔地而起”的外在變化,而是一場“潤物無聲”的內在變革所激發出的無限活力。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聚焦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對臺先行先試、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環境、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廈門自貿片區在制度創新集成破題中亮點頻頻。據統計,自掛牌以來,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推出256項創新舉措,在福建省通報225項創新舉措中,廈門片區有108項,39項屬全國首創。兩年來的探索實踐,正助力廈門自貿片區的改革向深向前,大踏步邁向開放的新起點。
制度創新:投資貿易更便利
“打開手機APP或者電腦頁面,登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填寫報關信息,海關審核查驗后,再完成在線支付稅款,只要幾分鐘的時間,整個報關操作就完成了。”一邊演示報關流程,沈女士一邊介紹說,如今,“互聯網+自主報關”給她這樣的“海淘族”帶來了福音。
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支撐,構建智能化在線通關服務體系,廈門正在促進互聯網與傳統進出口服務行業的深度融合,釋放更多更好的改革紅利。作為商務部評定的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之一,目前,廈門口岸主要通關業務均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一個窗口、一次申報、一次辦結”。平臺報關比例97%,報檢比例100%,平臺用戶數超5000家,間接服務企業逾1.5萬家,日單證處理量破11萬票、年破3000萬票。平臺2.0版規劃新建設81項系統應用,已上線59項,正在規劃建設平臺3.0版。
制度創新,為投資貿易便利化打開新的窗口。廈門自貿片區率先全國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實現商事登記“零成本”和最低實繳資本“零首付”;推行企業注冊“全程電子化登記”,實現“一網流轉、一表申報、一趟取照”等;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備案管理”的管理模式,減少和取消對外商投資準入限制;改革境外投資管理方式,項目審批時限由21天縮短至1天。率先實施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三互”通關模式,推行關檢“一站式”查驗,建設片區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和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推行關檢“一站式”查驗和海關查驗信息交互全程電子化,實施物流分類聯網監管;免除集裝箱查驗服務費,減免申報環節報關報檢經營性服務收費,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6000多萬元。廈門口岸通關效率提高50%以上,廈門口岸啤酒、紅酒進口量分別占全國的26%、8%。
產業集聚:新興業態促轉型
2016年,廈門實現航空維修業產值121.06億元,同比增長24.8%,航空維修首次成為超百億產業鏈、廈門市制造業第七條百億產業鏈,初步形成了以飛機結構大修為龍頭,以發動機、航空電氣及其他飛機零部件維修、飛機零部件制造和航空技術培訓為輔助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
創新發展路徑,打造產業轉型發展大平臺,廈門自貿片區成功吸引了一批高端產業在這里開花結果——
打造區域性融資租賃集聚區,廈門自貿片區的飛機租賃業已形成拳頭特色,截至2017年2月,片區累計引進223家融資租賃企業、注冊資本352億元,融資租賃企業經營情況較好,實際開展業務并繳納稅收的企業89家,2016年納稅2億元;
做大商貿流通服務平臺,廈門自貿片區整合郵件、快件、跨境電商平臺,建立“跨境直購”快速通關模式,2016年,片區跨境電商進出口4200多萬件、貨值30.87億元、同比增長40%;
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漁港新天地建成投入使用,將建成片區首個集郵輪旅游、跨境商品展銷、文創及綠色生態產業、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商務休閑平臺。全國首創的旅游要素同業O2O交易中心——騰邦欣欣旅游產業園6月運營以來入駐近50家旅游企業,每天交易量達2000萬元。成功舉辦了“探尋永生-古埃及的神秘寶藏展”等國際藝術品展覽。
在自貿試驗區的發展過程中,廈門自貿片區把供給側改革著力點放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強化制度創新引領作用,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效果顯著。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廈門自貿片區累計引進企業2.5萬家、注冊資本近4100億元,聚集形成國際貿易、航空維修、融資租賃、航運物流、創新創業、金融服務、高端制造等七大產業,成為推動廈門發展的重要引擎。
職能轉變:縱深推進“放管服”
走進廈門自貿片區的綜合服務大廳,改革帶來的高效便捷服務隨處可見。在涉稅業務辦理窗口,象嶼國地稅“一窗聯辦”的舉措,讓納稅人體驗了便民辦稅。辦理涉稅業務只需取一個號,向任一窗口提出申請,國地稅工作人員將自行在內部流轉受理業務,節約了排隊時間,也避免納稅人重復整理報送材料、“多頭跑”,極大地減省了納稅人的時間成本。
此外,象嶼國地稅還在自貿區綜合服務大廳聯合設立“稅收服務工作室”,抽取各部門的業務骨干,定期在“稅收服務工作室”接受納稅人的預約咨詢;推出自貿區預約辦稅服務卡、壓縮國地稅之間處理問題流轉天數、為大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幫助誠信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
縱深推進“放管服”,廈門自貿片區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出國地稅一窗聯辦、稅控發票網上申領、手機領票服務等創新舉措,95%的辦稅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理。推進食藥領域“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實施試行告知承諾審批制度,簡化對小餐飲、小作坊核準條件、合并簡化審批材料等16項措施,并復制推廣到全市,惠及1.2萬家企業。同時,優化再造“多規合一”審批流程,加強多部門的業務協同,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完善自貿區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功能,啟動全國首家設在自貿區的國家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中國廈門(廚衛)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為廚衛等產業提供一個集知識產權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和快速維權功能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值得一提但是,廈門自貿片區在建立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方面,創出了全國改革試點經驗。以信用管理為核心,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自治、社會參與“四位一體”的多元共治模式。構建“互聯網+社會共治”綜合監管平臺,強化金融風險防控。開展商業銀行經營承諾制試點,建立完善立體化、社會化、信息化的監測預警體系,并且試點知識產權“三合一”執法模式,在“三合一”的知識產權領域開展“雙隨機”抽查執法,利用大數據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信用監管。
擴大開放:中歐班列串聯市場
一趟班列,串聯中、歐市場,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新通道。不久前,經兩個多月試點,“安智貿”首條鐵路專線正式啟動,作為全國首條加入“安智貿”項目的鐵路專線,中歐(廈門)班列在“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實踐上又邁出新的一步。
“貨物剛經海關放行登上班列,相關信息就已通過數據交換系統傳送到波蘭海關,中國海關查驗過的貨物,波蘭海關原則上不予查驗,有效節省企業的報關時間和查驗費用。”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魯澎介紹說,作為“安智貿”項目 的試點企業,他們獲得了國際認可。
充分發揮海空航運口岸、“海上海外”等特色優勢,廈門自貿片區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開通了中歐(廈門)班列,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新通道,將串聯起更多、更廣的市場。
“在原有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的基礎上,新開通直達俄羅斯莫斯科的線路。”中歐(廈門)班列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邢屹介紹,廈門將在總結以往貨物通過海鐵聯運方式搭乘班列的成功經驗基礎上,積極籌劃開行東南亞線路。據統計,截至2017年3月,中歐(廈門)班列累計發運126列,6744標箱,貨值18億多元。
在廈門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來自臺中的柳智騰與另外兩名臺灣伙伴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看準自貿片區在互聯網金融信息產品方面的先行先試,他們創辦了廈門頂鈞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為客戶提供“券商第三方服務軟件”。
像柳智騰這樣在廈門創業的臺灣創客,并不是少數。目前,廈門自貿片區內共有廈門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和云創智谷兩個家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入駐企業600多家、臺灣青年200多人,以創新創業為平臺,廈門自貿片區對臺交流合作正日益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