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落戶 增添文化內涵 “故宮博物院相中廈門,醞釀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院長單霽翔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與推動。”李云麗說,廈門一直致力打造藝術之城,而鼓浪嶼在其中扮演著引領角色,在整治提升改造后,人們對鼓浪嶼的文化內涵有了進一步的梳理與挖掘,將其定位為“文化景區+文化社區”,從這個角度考慮,很需要有高品位、大品牌的文化項目落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實質,并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發揮作用。“因此,最終故宮博物院和廈門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將故宮外國文物館選址在鼓浪嶼。” 2014年11月,雙方在廈門正式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籌建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表示,與廈門共建外國文物館,讓這些藏于“深宮”的珍貴文物,找到了一個氣質相宜的展覽空間。 在“文物”中 陳列文物 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恰是最好的實踐范例。 該館選址“救世醫院和護士學校”舊址,展廳面積逾2800平方米。這四棟建筑,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既然是“國保級”建筑,場館改造必須要保持原格局、原材料結構制式和原外觀。因此,主展廳并沒有做過多的修繕。鑒于展出文物之珍貴,外國文物館都是依照故宮博物院的標準設置安防。護士樓則進行了重點的修繕與加固。 在“文物”中陳列文物,不僅能讓文物得到合理的利用,豐厚鼓浪嶼的文化底蘊,還能加深市民對城市的認知與熱愛。而就救世醫院和護士樓這個“文物”而言,其本身就是鼓浪嶼中外文化交流特別是醫療交流的歷史見證者,將故宮外國文物安放在此,再合適不過。 背景 救世醫院 鼓浪嶼第一座綜合性醫院 租界時期,鼓浪嶼的醫療水準堪稱廈門乃至福建最高。當時,島上有兩大醫院,其中一家正是救世醫院,它由出生于荷蘭的美國人郁約翰向美國歸正教會申請創辦,于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正式落成。 救世醫院初建時有兩座樓房,呈“L”形,男女分部各占一翼,整體呈外廊風格,主體均為兩層,受到美國古典復興建筑潮流影響,外立面設有三角形山花。1910年郁約翰去世前,男女分部擴建至三層,并在兩翼圍合部分興建了小禮拜堂。1926年,醫院開辦了護士學校,建于救世醫院東北側山坡上。 作為鼓浪嶼第一座綜合性醫院,救世醫院在對閩南西醫的教育、培養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文史專家如此評價:鼓浪嶼救世醫院是閩南西醫的“黃埔軍校”。 |
相關閱讀:
- [ 04-21]文物保護維修工程:質量是核心 品牌引方向
- [ 04-21]西藏重點文物保護工程46個項目超半數完成
- [ 04-21]“活起來”是對文物建筑的更好保護
- [ 04-21]故宮文物何以來到廈門鼓浪嶼? 揭秘項目落地緣起
- [ 04-20]故宮外國文物“安居”廈門鼓浪嶼 帶你提前嘗鮮
- [ 04-20]故宮外國文物走出紫禁城來到廈門 揭秘出宮歷程
- [ 04-19]莆田西天尾鎮溪白村祥應廟附屬文物 多數遭破壞
- [ 04-19]十大優秀文物維修工程揭曉 包括長城和莫高窟等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