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廈門市努力踐行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弘揚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留下的真摯為民優良傳統,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文明創建的奮斗目標,立足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和文明素養,連續4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實現了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一、始終堅持創建為民,著力激發群眾認同感。近年來,我們把文明創建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的重要抓手,把創建為民理念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力求給群眾帶去更多實惠。一是把深化創建與補齊民生短板緊密結合。圍繞加快跨島發展,全面展開5條地鐵線、新機場、“兩環八射”快速路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未來4年建設10萬套以上公租房,創造了分級診療廈門模式,積極破解交通難、就醫難、住房難。二是把深化創建與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緊密結合。去年以來,結合臺風災后恢復重建、服務保障金磚會晤等重點工作,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再提升,災后重建再發力”,著力做好城市建設管理的“加減法”,通過“兩違”整治、綠化提升、市政設施完善、優化管理等措施,騰出更多空間為群眾修建綠地、社區公園等。三是把深化創建與辦好民生實事緊密結合。從群眾房前屋后的小事實事入手,扎實辦好與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實事。在歷次考評中,市民對文明創建的支持率和滿意度都保持領先,這也成為我市文明創建工作的一大亮點。
二、始終堅持創建惠民,著力提高群眾獲得感。我們把順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貫穿于創建工作全過程。一是順應群眾對優美環境的新期待,生態建設投入達GDP的3.67%,居全國領先水平;空氣質量連續兩年居全國74個大中城市前五位,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率先獲評國家生態市。二是順應群眾對優良秩序的新期待,創新社會治理,獲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以打造最具安全感的城市為目標,推行立體化防控、多元化調解、網格化服務,連續三屆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注重通過立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在現行96部地方法規中,涉及社會文明建設的達81部;《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列入今年立法計劃。三是順應群眾對優質服務的新期待,深入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窗口等創建活動,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多規合一”改革成為全國樣板。四是順應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102家社區書院, 30多萬人次聽課受益。五是順應群眾對民生保障的新期待,率先實現大病醫保城鄉全覆蓋、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國家認定、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實現城鄉低保標準全市統一、居家養老服務全面覆蓋,民生保障不斷取得新成效。
三、始終堅持創建靠民,著力增強群眾參與感。發揮群眾在文明創建中的主體作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市民在自覺參與中提高文明素質。創建工作的市民參與率達98.8%。一是注重媒體宣傳。依托報社、電視臺等媒體,開設《文明創建在行動》等專欄,傳播文明理念,倡導文明行為。二是注重學校教育。率先編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叢書》,作為中小學德育教育必修課,從“摸不著”到“抓得住”,得到中宣部、教育部肯定。不斷深化“啟航明天·爭當四好少年”主題隊會和“文明小博客”等活動,促進青少年文明素養提高,進而帶動家庭文明、社會文明。三是注重培育風尚。發揮全國道德模范何祥美、時代楷模陳清洲等先進典型的榜樣作用,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和諧鄰里節和推薦身邊好人活動,在全社會形成向善向上的強大精神力量。大力倡導志愿服務,全市50多萬名志愿者經常性開展活動。四是注重機制創新。推動文明創建從“靠政府”變為“靠大家”,群眾行動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持續推廣“門前三包”“掛牌整治”,創新市民文明監督評價機制,組建市民文明巡訪團,開展“隨手拍”,引導市民隨時發現、反映、監督不文明現象。在抗御超強臺風“莫蘭蒂”和災后恢復重建中,廣大市民不等不靠、人人行動、同舟共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有大愛、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廈門。
今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在廈門舉行。這既是向世界展示美麗廈門的重大機遇,也是對文明廈門的全面檢閱。我們將努力推動廈門文明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確保將一個文明和諧、開放自信的文明廈門展現在世人面前。
(作者為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
|